福寧書院的鐘聲迴盪在清晨的海霧中。

張明遠站在主樓的露臺上,望著漸漸明亮的東方。二十年過去,當年那個在貨艙裡偷渡的少年,如今已是書院的教務總管。

\"張先生,\"一個年輕教師匆匆走來,\"馬尼拉來的信件。\"

張明遠接過信件,認出是紅鬍子老漢斯的筆跡。這位北歐海盜如今負責管理東南航線的安全,同時也是福寧書院在南洋的聯絡人。

\"先生,\"年輕教師猶豫了一下,\"您說李院長他真的......\"

\"他沒有消失,\"張明遠微笑著打斷他,\"他的精神一直存在於這片海域的每一個角落。看看我們現在的航海圖,那些新開闢的航線,哪一條不是按照他留下的方法測繪的?\"

正說著,院子裡傳來一陣喧鬧。一群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正在研究一臺新式望遠鏡。那是根據李修然的設計圖紙改良的產品,由鄭家的工匠與西方工藝師傅共同打造。

\"李院長說過,\"張明遠望著這些朝氣蓬勃的面孔,\"真正的航海家應該既懂得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來,我給你們講講當年的故事......\"

課堂上,張明遠取出一張古舊的海圖。這是李修然留下的眾多航海圖之一,上面不僅標註了航線,還記錄了洋流、風向,甚至魚群遷徙的規律。

\"看到這些紅色的標記了嗎?\"他指著圖上的幾個點,\"這些都是危險海域。二十年前,這裡每年都有船隻失事。但自從我們建立了預警制度,意外已經減少了八成。\"

一個來自暹羅的學生舉手提問:\"先生,我聽說李院長還創立了'海上聯合巡航制度',這是真的嗎?\"

張明遠點點頭:\"不僅是真的,這個制度現在已經成為各國海軍的標準做法。記得當初......\"

他的思緒回到了二十年前。那時候,海盜橫行,各國軍艦互相敵視。李修然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由各國海軍輪流巡邏特定海域,共同打擊海盜,保護商船。

起初,這個提議遭到了各方反對。直到有一次,一艘滿載絲綢的商船在馬六甲海峽遇險,多國海軍聯合救援,成功化解了一場可能的海難。從那以後,這個制度逐漸被接受,最終成為了海上的通行規則。

\"李院長說過,\"張明遠繼續道,\"大海不應該是分裂各國的屏障,而應該是連線彼此的橋樑。\"

就在這時,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斷了課堂。鄭家的一位管事匆匆走來:\"張先生,鄭提督請您立即過去,有重要的事情商議。\"

鄭家的議事廳裡,鄭成功正在和幾位航海商會的代表商議。牆上掛著一幅巨大的海域圖,上面標註著數十個貿易港口和航運據點。

\"張先生來得正好,\"鄭成功說,\"荷蘭人又提出了新的貿易條例,我們需要商議對策。\"

張明遠接過文書仔細閱讀。這份條例試圖限制東方商船在爪哇海域的活動,明顯違背了當年李修然主持制定的《海上貿易公約》。

\"他們想試探我們的底線,\"一位商會代表憤怒地說,\"如果我們讓步,其他海域也會效仿。\"

鄭成功沉吟片刻:\"讓我們回顧一下李先生當年是如何處理類似情況的。\"

張明遠想起了那次關鍵的談判。那時候,李修然並沒有直接對抗,而是提出了一個雙贏的方案:在爭議海域建立聯合商站,由各方共同管理,分享利益。這個創舉不僅化解了衝突,還為後來的《海上貿易公約》奠定了基礎。

\"我們可以效仿當年的做法,\"張明遠建議,\"在巴達維亞設立一個聯合商務總署,各方派代表共同監管。這樣既保證了貿易公平,又能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