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李氏一見到蓮花,睹物思人,又放聲大哭起來。倪繼祖跟倪忠一合計,就想把李氏接回莊裡住。李氏趕忙止住悲痛,說道:“兒子啊,你可別胡思亂想!為孃的這輩子是再也不沾塵世的事兒了。本來想著你爹爹的冤仇,這輩子都報不了了。沒想到倪家有你這根獨苗。只要你好好讀書,將來謀個一官半職,能給你爹爹報仇雪恨,為孃的這輩子也就沒啥遺憾了。”

倪繼祖見李氏不肯回莊,“撲通”一聲就哭倒在地,跪著哀求道:“孩兒以前不知道親孃,那也就算了。現在既然知道了,怎麼也得讓孩兒盡點孝心呀。就算我養父母不同意,我也會苦苦哀求的。再說了,我那養父母都是心善的好人,怎麼會容不下親孃呢?”李氏說:“話是這麼說。可我自己知道罪孽深重,一輩子都懺悔不完。要是再捲入世俗的緣分裡,我怕自己承受不住,反而招來災禍。到時候你豈不是要後悔?”倪繼祖聽李氏這麼說,心裡就像被石頭壓著一樣,認定了要接母親,堅決不放棄,放聲大哭道:“母親要是這樣,孩兒也不回去了,就在這兒伺候母親。”

李氏心裡犯起了難,突然靈機一動,計上心來,心說:得這麼這麼辦,這孩子才能回去。想好了,就說:“孩兒別哭了。我有三件事,你要是依從,都辦妥了,為孃的肯定跟你走,咋樣?”倪繼祖一聽,連忙問:“哪三件事?母親您快說。”李氏說:“第一件,你往後可得好好讀書,必須得謀個一官半職;第二件,你得把仇家抓住,給你爹爹報仇雪恨;第三件,這白玉蓮花是祖上留下來的,原本是兩個合起來成一枝,現在你把這枝帶走,得把另外那一枝找回來。這三件事都辦好了,為孃的肯定跟你走;要是缺一件,為孃的可就不能跟你走。”說完,又叮囑倪忠道:“恩公一生都講忠義,我也不多囉嗦了。全靠恩公始終如一地照應,那就是我們倪家不幸中的萬幸了。你們趕緊回去吧!省得你那養父母在家眼巴巴地盼著。”李氏說完,一甩袖子就回後面去了。

這邊倪繼祖哪肯走啊,還是倪忠連拉帶勸,倪繼祖真是一步三回頭,好容易才被攙出院子門。老尼在後面相送。倪繼祖又千叮嚀萬囑咐了一番,才離開白衣庵,往倪家莊走去。主僕二人在路上,一個唉聲嘆氣,一個好言相勸。倪繼祖說:“剛才聽母親交代這三件事,我琢磨著,當官倒不難,報仇也容易,可那白玉蓮花上哪兒找去啊?”倪忠說:“依老奴看,這東西啥時候出現,都是有定數的,倒也不難。反而是當官難,官人以後可得好好讀書,這才是要緊事兒。”倪繼祖說:“我有血海深仇沒報,哪能不上進呢。老人家別擔心。”倪忠說:“官人怎麼能這麼叫我呢,折煞老奴了。”倪繼祖說:“你甘願屈居人下,都是為了我。你的恩情比山還重,我怎麼能把你當僕人看待呢。”倪忠說:“話是這麼說。官人在外面的時候,還得像以前一樣,可別露了馬腳。”倪繼祖說:“這我懂,逢場作戲嘛。還有一件事,今天這事兒,咱們回去可千萬別洩露。等我功成名就之後,再把事兒說清楚,這樣對大家都好。”倪忠說:“這不用官人囑咐。老奴十五年都沒說出去,現在還能藏不住事兒?”兩人說著話,就到了莊前。倪繼祖見到太公和梁氏,都跟往常一樣。

從那以後,倪繼祖一門心思想著報仇,發憤圖強,努力讀書。過了兩年,在鄉試中考中了舉人,這下更來勁了,每天都刻苦鑽研。不知不覺又過了兩年。第二年春天就是大比之年,倪繼祖跟先生商量,收拾好行李,一起進京考試,也跟太公稟明瞭。誰知道臨出發的時候,程先生病倒了,沒幾天就一命嗚呼了。沒辦法,倪繼祖就帶著倪忠,悄悄到白衣庵跟親孃告別,還給老尼留了些銀子,主僕二人就一起進京了。這才有了後來在會仙樓遇見歐陽春和丁兆蘭的事兒。

自從接濟了張老兒之後,他們一路趕路,走了好些日子,終於到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