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真正接觸到工廠的工人生活,卻讓他們心裡有了些不一樣的感受。

“你看那些工人,”一個學生指了指遠處的裝貨現場,“他們幹活的樣子有多認真,每一塊鋼板都碼得那麼整齊,生怕出點問題。我聽說有些人下了班都在加班,為了多掙點錢,好給孩子交學費。”

“我也聽說了,”另一個學生接過話頭,“有個老工人,家裡老母親病了,前段時間連醫藥費都湊不齊。這次發工資,他才剛把賬結清。”

“所以啊,咱們幹這一票,起碼對得起這些工人。”最後一個學生重重地拍了拍同伴的肩膀,“至於規矩,咱又不是決策者。只是給點建議而已,責任不在咱們身上。”

他們彼此對視了一眼,臉上露出了一絲輕鬆的笑意,彷彿這番辯論之後,心中的負擔終於卸下了一些。

遠處,裝貨的現場一片忙碌。

工人們三五成群,穿著沾滿油漬的工作服,將一塊塊鋼板小心翼翼地碼放在貨車上。

儘管夜風刺骨,但他們的動作依舊麻利而專注。

在工人間流傳著一個樸素的共識:“王總是個好人。”

原因很簡單,他接手企業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拖欠的工資一分不少地發了下來,還附了一封簡短的信:“謝謝大家的努力,我們一起共渡難關。”

對於工人們來說,這簡短的一句話勝過千言萬語。

許多人原本以為年關難熬,家裡的孩子沒錢交學費,老人沒錢買藥。

但王總的一句話,讓大家看到了希望。

“幹活利索點啊,別把鋼板磕了!”一個年紀稍大的工人衝同伴喊了一聲,雖然語氣嚴厲,但眼神裡卻帶著笑意。

“哎,知道了!”年輕工人笑著回應,擦了擦額頭的汗,“說真的,今年這事算是有驚無險,不然我老婆都打算讓我另找活兒了。”

“別提了,”另一個工人嘆了口氣,“咱們這批人,大多都是父輩經歷過下崗的,那個時候廠子說散就散,多少人家都差點活不下去。現在咱好不容易有這份工作,還能說啥?王總讓幹啥就幹啥。”

“就是,這年頭誰還敢多問?”年長工人看著裝貨的車隊,聲音低了下去,“只要廠子還在,只要有活兒幹,就夠了。”

夜晚的鋼鐵廠裡,火光映紅了天際。

貨車一輛接一輛地駛出,載著賬面上“消失”的鋼材,駛向未知的倉庫。

大學生們站在角落,看著工人們忙碌的身影,心裡百感交集。

“咱們做的這些事,是不是太……”一個人嘟囔了一句,卻沒說下去。

“別想那麼多。”另一個人嘆了口氣,“如果不這麼做,他們可能連飯都吃不上。”

一片沉默中,有人低聲說道:“但願吧。至少,我們是為了他們活下去。”

鋼鐵廠的夜晚,就在這繁忙而沉默的交匯中,繼續向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