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里社各設厲壇,以城隍神主祭,春、秋二時與風、雲、雷、雨、山、川同壇並享,儼然成為陰間的官吏制度。

而縣城裡的城隍廟,正是洪武年間所建,寺廟坐北朝南,臨街市衢,初睹寺景,朱門青鎖,牆垣掩蔽,一片市俗風貌。

叩門而入,始見在泥瓦覆蓋的小院內,磚石鋪階,青屋分列。廟內主建三間為“城隍大殿”。依照其舊,小瓦鋪頂,脊上蟠龍交扭,在四個梢簷上前後相錯的各臥兩隻龍首,仰向蒼穹。簷下花磚紋飾,廟山浮雕花籃,建築精細古老,不減傳統造型。

大殿東、西各是一座造型別致,房頂呈波浪形的青屋。在庭院的兩側還各有一棟廂房下屋,是經堂和道士的住地,如今已經杳無人跡。

城隍大毆內“明鏡高懸”,兩側豎著“肅靜”、“迴避”虎頭木牌,氣氛肅穆威嚴。主位坐著城隍老爺,前立判官,手執令箭,兩廂分立市曹。城隍老爺頭戴平頂紗帽,穿蟒袍,束玉帶,面目忿怒,左手拿著善惡簿,右手拿著生死筆。那判管頭戴平天冠,身穿大官服,腳踏一雙歪頭皂靴,瞪著一雙圓眼,雙手捧令箭。殿門外西站牛頭,東站馬面。那牛頭鬼,牛頭人手,兩腳牛蹄,手持鋼釵。馬面鬼,馬頭人身,雙腳馬蹄,手執長予。兩鬼蘭面赤發,呲牙瞪眼,令人望而怯步。

這些神像,都是去年縣裡的百姓集資重新塑造,當時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後來,根據縣誌記載和老人們的回憶,縣裡終於決定,重修城隍廟,若干年以後,這個城隍廟,成為了縣裡最好的旅遊資源,有力的帶動了縣城的旅遊經濟。

城隍廟裡常年香火不斷,不說初一十五,就是平常日子,也有很多人來燒香還願。

鄭明安在門口請了一把香,對霍容低聲道:“我也去也許一個願。”

霍容看著他灼灼的眼神,已經紅了臉,微低頭,輕聲道:“你難道不知道,許願就要還願,以後你還有機會來嗎?特意為了還願再來一次嗎?”

鄭明安笑道:“如果能夠得償所願,就是讓我從省城走到這兒,我都心甘情願。”

兩人持香進了大殿,鄭明安虔誠的跪在城隍爺面前,默默許願,霍容偷眼瞧著鄭明安,恰巧鄭明安要起身,看著霍容,他微微一笑,扶起了霍容。

霍容紅著臉掙開他,快步跑了出去,鄭明安出了大殿,點燃香之後,插在大香爐裡,旁邊有一位老人看到鄭明安的香,笑著說,“小夥子,你這香不但火苗大,還燒得一邊齊,好兆頭啊。”

鄭明安高興的問了一句,“這香還有講究?”

老人開始給他講,燃香的長短各代表的吉凶,說的鄭明安心花怒放,非要給老人家二十塊錢作為報酬,老人一指功德箱,笑道:“小夥子,如果你的錢有富餘,那就捐到功德箱,我們每年維護城隍廟需要很多錢哩。”

鄭明安點點頭,重新進了大殿,把錢捐進了功德箱。

兩人向老人道謝後作別,轉遍了城隍廟的每一個角落之後,走出城隍廟。

霍容這才問道:”你可真大方,一次就捐了二十塊。“

鄭明安笑道:“只要真的靈驗,二十算什麼,只要真靈,我願意再多捐一點。”

“你不是那個嗎?”

“呵呵,那我也有信仰神的權利。”鄭明安猶豫了一下,拉起了霍容的手,霍容想甩沒甩掉,臉又紅了。

鄭明安壓低聲音,靠近她問了一句,“霍容,你什麼時候能不臉紅了?”

“你撒手,你看人家都看著呢?”霍容咬著嘴唇,瞪了一眼鄭明安。

鄭明安笑了笑,四下裡看看,並沒有人看他們,這個縣城裡的人,並不覺得這有什麼,來來往往的腳踏車,摩托車,有

37、第三十七回 城隍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