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定在商場/大廈的密封環境使然,但如果願意追溯一下背後的脈絡,趣味肯定絕不止於此。例如鬼怪片中離不開的大師(《兇榜》中就是嶽華)與妖魔對決場面,在《兇榜》中固然仍屬主線,但於《猛鬼差館》(1987)中就已成了幌子,所謂大師在出場後反而迅即就被日本軍曹殭屍殺害,一切都要靠張學友及許冠英誤打誤撞去摸索解窘門路,諷刺的是指點迷津的竟然是警察飯堂中的老行家。《猛鬼大廈》(1989)的大師就更加成為遊戲人間的一分子,最後憑大家利用民間智慧以土法操縱遙控直升機來對付女鬼(那當然亦見“最佳拍檔”的氣息),就更加說明一切約定俗成的型別元素,其實也需要調整來注入喜劇新意,於是到《回魂夜》才得以設計出介乎異人與精神病人之間的大師角色來,把真假虛實混糅的趣味發揮得淋漓盡致。

而且重構的密度又何止僅限於以上的角色設定,《猛鬼大廈》的鬼魅身首異處安排,固然在《回魂夜》中以“死人頭”來一次大放異彩的展示。至於妖怪被迫至走投無路再施同歸於盡式的魔法,就更加如出一轍。當然,終極關懷仍在於“信念”的闡釋——只不過劉導逐步把“信不信”的物件,由放在鬼魅身上(信不信有鬼)轉移至驅魔人身上(《回魂夜》中的周星馳),而且更糅滲了一種相信就要把對方置諸死地的情感提升(一種後西遊記的悲憫情懷),那才是所謂互文性的轉進發揮。以上正是劉導對cult片伎倆深諳此道的演繹試煉,提及的不過一二而已。

是的,《越光寶盒》不過在惡搞,也談不上達至什麼cult片層次——電視上已有《荃加福祿壽》,免費的,大家可以不費分文入場觀看。

第10章 阮世生的修補缺憾情意結

一直都知道阮世生化身成導演時,有修補歷史缺憾的情意結,但想不到連所有人都以為屬胡鬧喜劇片種的《矮仔多情》(2009),他竟然也不放過對母題的堅執,由此而令我衷心佩服尊敬。《墨齋 。。》

一、由助人助己出發

踏入千禧年後,阮世生每一次有機會執導演筒,絕不會浪費機會。《救姜刑警》(2000)揭示出救人如救己的主題,到《天行者》(2006)更演化成大師對葉秋(鄭伊健飾)的迷津指點。各有性格遺憾的陌路人(吳鎮宇飾演的法醫、車婉婉的調酒師及張家輝的臥底警員),本來因一宗無頭死屍及兩千萬失竊案而牽扯在一起,但破案求清白的動機,逐漸才發現必須要拯救到真正的幕後黑手(由狄龍飾演的警隊上司),才可以同樣解開歷史魔咒。吳鎮宇在舞蹈教室中不下一次地提醒張家輝,即使尋回那失蹤的兩千萬亦無補於事,最後一定要狄龍自首,事情才可完結,而情節亦安排憑吳鎮宇播出儲存在錄音筆內的狄龍兒子聲帶,才得以打消狄龍自殺的念頭,從而獲得四贏的局面。要修補缺憾,一定由助人才得以助己出發,早已成了阮世生的導演標籤。

《神經俠侶》(2005)中的灣仔疾走,其實張家輝在《救姜刑警》中早已示範了一次。不過神經漢成哥(吳鎮宇飾)借按摩女郎菲菲(張萌飾)來修補與前妻的缺憾,俊傑(陳奕迅飾)會狂奔擒兇來補償少女之死的自責,得男(容祖兒飾)也因為受俊傑的激勵因而敢於向心儀的師兄追求。阮世生三番四次強調必須要有一團火,才可以撥亂反正,至少可以改變眼前的活死人狀態。和《救姜刑警》不同,它針對的是突變後的即時修補機制,思考時間不多,一切要見步行步,但急速驟變中卻令人迅即成長。反之《神經俠侶》的野心更大,它回應的是塵封的麻木,唯其半死不活,更容易令人意志消沉,成為現實中的成哥及俊傑——他們的形象更具普遍性,而且也由衷擊中你我的死穴。殘務若未能整理,對阮世生來說則代表肯定不能再走下一步去。

二、《天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