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無需咱們去張羅,去領著她去認識這位夫人認識那位夫人。她的親事不用咱們操心,自會有人看中她的才華、能幹和自帶的人脈,主動尋上門來。」

老夫人這些年也去參加過一些宴會,但從來沒有像今天晚上那般,得到了老王妃和鎮南王妃的厚待。老王妃拉著她說了好一會子話,鎮南王妃還時不時地派丫鬟過來,對她噓寒問暖,連帶著別人都高看了她一眼,她今晚被人奉承,得人討好。她的感慨也是很深的。

「熙姐兒說的對,你啊,也別拿當初張羅如玉、如珠婚事的那一套來張羅熙姐兒的親事。她不需要。你只管好好在家裡坐著,自然會有那慧眼識珠的人上門提親的,你且等著吧。」老夫人道。

朱氏聽了這話,頓時舒了一口氣。

趙如熙說的那番話不合時宜,但朱氏是個寵孩子的,又一直覺得虧欠了女兒,因此不願意真強迫她,就生怕女兒跟她生份了。反正趙如熙的年紀說大不大,緩上一年半載的也沒問題。事緩則圓,說不定放上一年半載,事情就順利解決了。

丈夫那裡她不擔心,男人一般不怎麼操心這種事,都扔給作母親的來操心。她擔心的是老夫人。

可沒想到老夫人這麼好說話。只去了一趟鎮南王府,就同意了趙如熙的請求。

她其實不知道,老夫人根本就不用她勸。

她是母親,她一心為女兒著想,所以想得更多的是女兒,會把女兒的利益與感受放到伯府的利益前面來考慮。

老夫人不然。她會把綏平伯府的利益擺在第一位。否則,她也不會壓這麼多年不讓分家了。

趙如熙是長期留在府上綏平伯府獲利多?還是嫁去高門綏平伯府獲利多?不用想,老夫人就知道是前者。

嫁出去了,就是別人家的人了。她無論是得的賞賜還是賺的錢財,抑或是獲得的榮譽與人脈,都跟綏平伯府無關了。

就看看今天的趙如玉,她即便言語得體、處事大方,別人也只會說彭家少奶奶如何如何,不會說綏平伯府大姑娘如何如何。所以大家都說嫁出去的女就是潑出去的水,不是沒有道理的。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