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激動地一把抓住趙如熙的手:「知微,你跟我仔細說說,該怎麼做。」

趙如熙便把她知道的現代報社運營模式跟崔夫人說了。

她道:「咱們可以把報紙劃分成一個個版塊。每個版塊有它自己的內容和特色。比如某個版塊專門刊登與女子相關的律法,某個版權連載一些話本,某個版權專門教大家一些生活常識或某種技能,比如做飯的小竅門啥的。」

「你等等。」崔夫人急走到桌前,磨墨鋪紙,看向趙如熙,「你把剛才說的那話再跟我說一遍。」

這一回趙如熙就說得更為詳細。

辦報紙的想法,她不是遇到何玉琪後才有的,而是在印書機做出來之前就有了。

所以她的想法,不光是她瞭解的現代辦報經驗,還結合了古代的情況做了適當地改變。

崔夫人一邊聽一邊記。

她原先還茫然不知所措,不知如何來做這個事。隨著筆下寫的內容越來越多,她對如何辦報坊也有了越來越清晰的認識。

「太好了。」崔夫人寫完,抬起頭來,看向趙如熙的眼睛微微發紅,「知微,我替所有的女子感謝你,你出了一個好主意。」

「夫子,您這樣說,我心裡有愧。」趙如熙道,「我不過是出出主意,您才是為她們做得最多的人。」

「光有心沒用,得有能力。你不知道你一個主意,能救多少女子於水火之中。」崔夫人感慨道。

趙如熙的聰明,是她平生所僅見。

「知微,你聰明,肯努力,這輩子走到什麼樣的高度我不知道。我只是希望你別像張露她們這樣,最後嫁人囿於後宅。那太浪費你的聰明才智了。」崔夫人語重心長地道。

趙如熙重重地點頭:「夫子放心,我不會的。」

她上輩子不會,這輩子也定然不會。前世今生她都能憑自己的本事過得很好,幹嘛想不開要被人關在後宅裡?她就不是那樣的性格。

事情說完了,趙如熙就告辭了。

「走吧,一塊兒出去。我去找尚德長公主,跟她稟明此事。」崔夫人亦起身。

在書院門口送崔夫人上了馬車,趙如熙回了自己的小院,對青楓道:「讓昭明去喚周管家過來。」

周春來後,她問道:「印坊之事籌備得怎麼樣了?」

「基本籌備妥當。」周春道,「幸虧姑娘找到了合適的紙,否則還得花時間不停地找紙來試。」

想要辦報紙,印刷的成本必須降下來。報紙只有走薄利多銷的路子,受眾才能廣;受眾廣,報紙的影響力才能大;影響力大,銷路才能更廣。

這是一個良性迴圈。

所以她在做出了印書機後,就在用印書機試各種紙。

畢竟印書機對紙的硬度和厚度也有要求的。因為古代用軟筆書寫的習慣,紙都偏軟,吸水性好,防水性不夠,這跟印書機所用的紙完全不同。

他們不光要試紙的適用性,還想儘量找成本低的紙,這樣才能把報紙的成本降下來。

為此,趙如熙寫了信給蕭令衍,讓他在工部找合適的紙。

之所以找蕭令衍而不是龔城,也是因為蕭令衍知道印書機適用的紙是怎樣的,即便沒有現成的,他也可以叫工部的工匠試驗改進。

跟龔城不光要費口舌,也很難解釋印書機的來歷。

她開印坊,也打算先隱藏身份,讓一個掌櫃出來在前面擋著,這樣能避免不少麻煩。

蕭令衍也沒辜負她的相信,在看了造紙坊的造紙技術後,琢磨出造紙機,讓造紙的工序簡單不少,大大提高了工效,也降低了造紙成本。

為此,他讓手下人以自己的名義開了一家造紙坊,在賣紙的同時順便賣造紙機,希望能把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