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了楚蓮生和宮深雪,幾人湊在一起,將行動方案改了又改,制定出一套詳細地螳螂捕蟬計劃。
第八十五章 十全九美(大結局)
蘇小沫與淳親王商量妥當後,便回去安排入宮的人手。
為防父皇矢口否認,淳親王著重調查當年宮廷內的密史。
當年傳位時的大致情況,身為兩朝元老的曾詩真也很清楚。先皇也是遲遲未立皇儲,某日突然暴病,深夜派人傳了武王入宮,一個多時辰後才命人傳恭王入宮。恭王入宮時,先皇已經駕崩,並留遺詔傳位給武王。先皇駕崩時,陪在先皇身邊的,只有武王,因此,恭王認為武王假傳聖旨,連夜逃出天都,起兵討伐。
現在分析起來,一定是武王心機深沉,早在先皇左右安插了心腹,知道是父皇交待傳位一事,立即令傳話的人晚一個時辰報與恭親王,自己則率先入宮。至於先皇到底是否因病駕崩,現在看來尚待考證了,但一個多時辰的時間內,可以做很多事情,包括臨摹一份假聖旨。
淳親王與曾詩真推測,這份真聖旨,一定是臨摹的人怕日後皇上會殺人滅口,特意偷偷留下來保命的。而恭親王起兵後,便立即寫了一份密函給當時的大理寺卿楊家舉,一定是請他調查那晚皇宮中發生的事情。
楊定舉的能力極強,或許是透過調查,發覺了皇上並非真正的繼位之人,只是那時恭親王已經兵敗,被全家抄斬,在朝堂上提出此事,只會引來更多的戰亂,畢竟先皇不是隻有這麼兩個皇子。也許楊定舉思慮良久,才決定將此事壓下來,可皇上已有所察覺,向他施壓,他為保政局穩定,只能含冤入獄。
但為什麼他要將真的聖旨留下?曾詩曾猜測,楊定舉一定是為了以防萬一,如果現在的皇上是個昏君,那麼將來就能成為彈劾其的有力憑證。
他們最需要了解的是,當年傳話的太監是誰,為皇上臨摹聖旨的是誰,只要有弄清楚這兩人的身份,就不怕皇上否認。
淳親王原本一直就在調查楊定舉當年的案子,現在有了答案,再反推回去便容易得多了。僅用兩日的時間,便查了出來。
今晚,是五月十七日,皇上定下的將所有涉及此事的人員一舉擒獲的日子。
蘇小沫等人按照值班表上的指示的時辰,特意略遲了一刻鐘,從齊雲山特意留置的小側門入宮,乘著夜色摸到了皇上的寢宮。寢宮之中已經有了幾撥人,所謂一屋不容二盜,他們早已交起了手——當然,是偷偷地,不敢驚動外面的侍衛。
蘇小沫無聲地一笑,一揮手,領著眾人繞過爭鬥著的“前輩”,偷偷溜後內室翻箱倒櫃。她們這一行人的舉止,自然被暖閣內爭鬥著的人瞧見,他們唯恐東西會被她先尋得,立即跟進內室,又是一通摸黑混戰。
黑暗之中,不知誰輕呼道:“找到了。”
眾人正要往聲源撲去,突地,宮門外有人高喊道:“有刺客!有刺客!”
門外的夜空瞬間亮如白晝,一陣雜沓的腳步聲後,寢宮被大內侍衛們團團包圍。裡面的人無法闖出去,外面的侍衛也不敢輕易進來。僵持了近半個時辰後,宮門突地被人推開,隨著火把光線的移入,淳王、順王與文王揹負雙手在侍衛們的重重護衛之下,緩步踱入。
皇上南巡期間,三位王爺共掌朝政,皇宮之中來了刺客,他們當然要來一探究竟。
最沉不住氣的便是順王,一入內室,他便喝問:“你們是什麼人?來幹什麼的?”目光在各位蒙面大俠的臉上掃來掃去,尋找自己人的暗示,若是他已經得手,便立即吩咐侍衛將其關押到順王府的地牢內。
文王也微微一笑,“三皇兄,不如將他們全關到天牢之中,嚴刑拷打。”他已從自己人那得到暗示“東西已經得手”,因此分外輕鬆。
順王略一蹙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