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下午,方平正在辦公室和韓勇等人商討兵工廠的細則問題時,張軍大步的走了進來。

“報告!”

“說!”

“我已經查清楚了日本士兵在上海黑市上兜售武器的具體情況。”

“說說看!”

張軍說道:“兜售武器的日本士兵是屬於日軍第四師團計程車兵。”

聽到‘日軍第四師團’,方平眼睛一亮。

作為一個軍事愛好者,方平前世對這個師團瞭解很多。

這可是日軍師團中非常奇葩的一個師團,被日本歷史學家稱為“日軍第一窩囊廢師團”,也被美軍稱為‘和平師團’。

日軍的第四師團編組地在大阪,因其士兵主要由大阪的菜販子和遊商組成,因此,又被稱為“大阪師團”或“商販師團”,其代號為“澱”。

大阪這個地方是著名的商業城市,居民多與商業有關,對大名的尊重十分有限。反之,圍繞著苛捐雜稅等問題,大阪人幾百年如一日,不斷和大名鬥智鬥勇、討價還價,所謂忠誠,那就更談不上了。

於是,君上在大阪人心目中的地位也與其他地方不大一樣。

雖然在二戰中,出身於大阪計程車兵也受到了軍國主義的蠱惑,然而大阪人卻不會急著去“為君上而死,為大日本帝國而死”,能不死還是不死。

看待上級命令,出身於大阪的官兵也習慣“討價還價”、“斤斤計較”,不會像其他部隊那樣閉著眼睛執行到底。

甚至第四師團內部還制訂了所謂“無益的犧牲不要付出”、“不合理的戰鬥不要參加”、“窮途的敵軍不要追”的“三不要”原則。

韓勇問道:“這個第四師團是什麼時候到的上海?為什麼士兵敢出售武器?”

張軍答道:“第四師團參加了前不久的第三次長沙會戰,因為在戰場上表現不佳,被調到上海進行休整,他們是十天前才抵達上海。至於他們計程車兵為什麼敢在黑市上出售武器,據我調查,整個師團都有這樣的情況,上面好象是睜隻眼,閉隻眼。如此看來,並非什麼圈套,就是真的在賣武器。”

韓勇說道:“這就真的奇怪了,還有這樣的日本軍隊?”

方平說道:“各位,我在日本留學期間,聽過關於第四師團的傳聞。這支師團是在大阪成立的,由商人和小販組成,骨子裡都是做生意的人。他們不像其它的日軍對大日本帝國那麼效忠。在他們看來,沒有佔到便宜就是吃虧。”

“所以,在戰場上,他們沒有那麼的玩命,也不是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他們很惜命,更喜歡做生意。所以,他們在上海私賣武器也就不足為奇了。”

李學富說道:“聽你這麼一說,我想起來了,那時候,我還在徐州的地下站工作。我聽說,徐州會戰期間,國軍就遇到過一支“奇怪的日軍”。當時,面對日軍合圍,李宗仁將軍指揮四十萬大軍巧妙的跳出了日軍的包圍圈。”

“但國軍突圍後已是人困馬乏,重灌備也丟失了很多,戰鬥力銳減。在過魯蘇皖邊境一條公路的時候,疲憊的國軍忽然發現路上出現了一支裝備精良的日軍部隊。”

“因為部隊已十分疲憊,國軍發現日軍後驚惶失措,混亂的離開公路撤向附近的山區。奇怪的是,過了很久都沒有日軍追來,國軍的指揮官驚奇之餘派人打探,卻見那支日軍絲毫沒有追擊的意思,相反,日軍還在公路兩側堂而皇之的燒起飯來。”

“由於剛剛跳出日軍包圍,形勢仍十分危險,國軍只好橫下一條心,硬著頭皮橫穿公路而走,結果竟一路平安。後來,調查得知,這支沒有進攻的日軍就是第四師團的南進支隊。”

方平說道:“其實並不奇怪,因為第四師團有三個作戰‘原則’,其中之一就是‘窮寇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