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風雨雨,以至於最後每一個大周人都無比堅定的相信:只有陛下柴榮在,大周就沒趟不過河,過不去的坎。

“萬歲萬歲萬萬歲!”小符後帶頭三拜後,其他人跟著一起呼喊道。

趙匡胤這邊也有小部分人跟著跪倒,只是沒有喊出來而已,至於更多的人你看看我,我望望你的,儘管都知道了聖旨只真不假,可到底還有個趙匡胤沒有帶頭髮話。而且他們現在的所做所為,又與叛逆又有什麼分別?

柴榮在禁軍之中影響力更量勿庸置疑,光看面前的局面,就知道強過趙匡胤不只是一丁半點兒,柴榮本人未至,只是一首聖旨而已同,已經讓大多數禁軍不知該如何自處,彷彿亂了陣腳一般;而趙匡胤本人也是在場,一時間趙匡胤心中也轉過千百地念頭,他想過死死的咬住這聖旨乃是假的,但柴宗訓已先一步昭示眾人。

趙匡胤甚至想過當場後將聖旨毀去,只是這樣一來,他在禁軍之中威望只怕是會一落千丈,即使他是禁軍的締造者,可一旦跟他柴榮比較起來,他還是不夠分量。當然!這也是他們之間彼此的身份天生註定的。

,!

一時間千迴百轉,看到禁軍中人似乎越來越多拜倒在地,猶豫再三之下,趙匡胤終於翻身下馬,亦是三呼萬歲,當先三拜九叩起來。見到趙匡胤如此,他們人哪裡還敢猶豫,即使如石守信和王審琦這樣的死忠,也只是在暗地裡議論了幾句聖旨的真假。

而像趙光義和趙普,即使十二分不同意,但趙匡胤都如此做了,他們就是站著不為所動的話,定然成為眾矢之地。看到趙匡胤心不甘情不願的拜倒在自己面前,雖然只是託了柴榮的關係,可是柴宗訓心中依舊覺得痛快無比。在柴宗訓看來,自己總算是為了小符後報了一箭之仇。

由於之前的柴榮的吩咐,儘管柴宗訓多少隱約知道里面的內容,但也沒有真正的看過,只得如同宣旨太監讀道:“奉天承運,皇帝昭曰,朕自知不久於人世,特立下此詔書,為昭天下。”聖旨開頭就說明了柴榮擬此詔書的目的。

“自安史之亂以來,唐末蕃鎮為禍,百姓苦不堪言,朕夙夜恩之,終有所得,其根源在武將竊持權柄,胡作非為,而文弱武強,反使國勢日衰。為重蹈覆轍,我欲振興文治,欲讓小兒與士大夫共天下。

“而文武之道,並駕齊驅,方是治國良道。我欲使我兒宗訓設立‘國斌社’,引大周文武之才用之,何愁大周不興,天下不能一統?”讀到這裡,柴宗訓心中也是吃驚不小,這第一條柴宗訓心中早已有準備,並不覺得意外。正如聖旨中所說,武將竊柄才是禍亂之源,一段時間的以文抑武確定很有未必,這也是大勢所趨。

可是後面說的什麼設立“國斌社”一事就讓柴宗訓有些不知所措了,而且這件事還專門吩咐了讓他去做。聯想到柴榮曾經打算在佛門和道教之外再創立一個組織,能將佛、道、儒皆納含進去,盡為大周所用。

原以為那只是柴榮一廂情願的想法而已,只是沒想到他將這個難題拋給了自己,並且借自己之手實施他心中的理想。儘管柴宗訓覺得柴榮的想法有些異想天開,但話都說到這個份兒上了,自己哪裡又推脫得掉?即使想要推脫,但如今柴榮已然作古,莫非自己還到下面去找他說個清楚?

連忙甩掉這些不切實際的想法,柴宗訓繼續讀著聖旨,“我兒資質平平,若無利於百姓則罷,但於百姓無益,反妨害天下,可貶之為晉王,封地為邊關三州。‘燕雲十六州’乃我一生切膚之痛,我不求他能收回,但求他在有生之日,為我大周保住該地,也算是為他自己恕罪。”聽柴宗訓讀到這裡,不禁柴宗訓本人有些出乎意料,趙匡胤等人也是竊喜不已。

小符後也有些不敢相信,可細細聽來,好像這樣的局面,柴榮早一步已經料到了,不然又不豈會說出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