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遠命不要也要保守住秘密,這是一個情報人員基本的素質!”
林然默默不語。
張允文也知道不能遷怒他人,當下道:“你去處理一下杜晟他們,記住,要乾乾淨淨,不要留下什麼痕跡!反正羅藝說已經殺了他們!”
林然領命而去。剛一走到門邊,忽的回過頭來:“對了,院長,羅藝涇州謀反的事你怎麼不給陛下稟報?”
張允文“嘿嘿”笑道:“不是不給陛下稟報,而是不給朝廷稟報!這羅藝的事情一完,我們調查院的歸屬問題便出來了!”
林然頓時會意。
今日參加朝會的官員來得特別的早。原因無他,涇州羅藝謀反,一面佔據涇州,說是奉命討逆,一面強徵男子入伍,籌集糧草。這則訊息,往來於關中的客商已經將他帶到長安來了。頓時間,又是京師警戒。
然而比普通百姓更早知道的是兵部的幾名官員。有快馬奏報,羅藝起兵的第二日,六部的官員就知道了這則訊息。
比六部官員更早知道的是李世民。羅藝起兵的當天下午,一隻鴿子飛抵長安,於是,李世民就知道。
比李世民更早知道的是張允文在他當年讀《新唐書》、《資治通鑑》時便已經知道了。
“陛下,羅藝逆賊,假借詔令,行謀逆之舉,應速派人前去鎮壓!”長孫無忌當先說道。
眾文臣紛紛表示贊同而一些武將踴躍的請戰,另一些則是沉默不語。
請戰的武將似乎都是當初秦王府的老人,而沉默的則是東宮、齊王和李淵時期的一些老將,他們或多或少的都和羅藝有些交情,刀兵相見時,難免尷尬,所以乾脆沉默不語。
李世民聽了長孫無忌的話,又看看殿下眾臣的反應,沉默良久方才道:“燕郡王所領之兵畢竟是我大唐子民,自相廝殺,朕於心不忍啦!”
眾臣齊聲道:“陛下仁義!”
張允文暗中翻了個白眼,隋朝末年,你李世民東伐西討,南征北戰,怎沒看見你說上一聲同為大漢子民,殺之不忍之類的話語。
雖說這種口頭上說上兩句仁義話是一種人盡皆知的虛偽,可那些儒學大家,像什麼孔穎達之類的卻是撫須微笑,擊節讚歎。
李世民聽得眾臣話語,頓時面露笑容的說道:“長孫無忌、尉遲恭聽令!令長孫無忌為涇州道行軍總管,尉遲恭為大將軍,共同出兵討之!”
那二人連忙出列領旨。
這時,張允文忽然出列道:“啟奏陛下,臣聞羅藝麾下有騎兵小隊一支,名為‘燕雲十八騎’, 他們身著寒衣,腰佩彎刀,臉帶面罩,頭蒙黑巾,只露雙眼,外身還披著黑色長披風,腳踏胡人馬靴,馬靴配有匕首,眾人揹負大弓,攜帶箭簇十八支,所過之處,寸草不生。臣願領兵與之一戰!”
眾朝臣聽了張允文的話語,頓時驚訝的看著這個未及弱冠的少年將軍,接著一陣沉默。
而李世民聽了張允文的話,沉吟良久,方才幽幽的道:“當年靠山王楊林曾經評價‘燕雲十八騎’:‘ 快如風,烈如火,所到之處,寸草不留。強弓彎刀,善騎善射,以一敵百,未嘗一敗。’可見這十八騎的厲害。不過允文啊,當年隨羅藝征戰塞北,斬殺數萬突厥人的十八騎已經不在了。武德四年劉黑闥作亂,淮安王和羅藝同時出擊,進攻劉黑闥,結果大敗而回。羅藝的‘燕雲十八騎’在和高雅賢的戰鬥中,被其養子蘇烈擊敗,十八騎盡墨於此。羅藝單騎返回幽州!”說完,長嘆一口氣,“當年劉黑闥敗亡,高雅賢戰死,那蘇烈隱於民間,若是投效朝廷,豈不是又多了一名允文一樣的少年將軍!”
張允文頓時有些失望了。
那李世民又道:“不過嘛,那羅藝後來又重組了燕雲十八騎,是由當年十八騎的子嗣組成,戰鬥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