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詩仙畫聖.藥王濟世(第1/2頁)
章節報錯
開元盛世和貞觀盛世在華夏數千年的歷史中也是絕無僅有的,李隆基的開元盛世甚至在某些方超越了貞觀盛世。
除了國力強盛之外,還擁有姚崇,宋璟等賢臣輔助, 影響力最大的還是詩詞歌賦。
被譽為“詩仙的李白和詩聖白居易等人就誕生於此時。
詩仙李白以詩詞最為出名,其中有“夢遊天姥吟留別”和“人身抱負三首最為出名,三首抱負中李白寫下的名句: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值萬錢……
赤雞白狗鬥粒吏,平白無故寵奸尻,由盛而衰何足奇……
的千古名句,而白居易則以“長恨歌”最為出名:
詩詞中以唐玄宗和楊貴妃為創作背景:漢唐重色思傾國,楊家有女初長成……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除了詩仙和詩聖,尚有王維、劉禹錫、李商隱、韓愈、杜甫和畫聖吳道子等一大批名人 ,這個時候大唐王朝的醫藥學也是異軍突起,其中猶以藥王孫思邈最為出名,其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懸壺濟世。然而這看似繁榮無比的大唐盛世之下,卻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一日,李白醉酒後竟誤入一處神秘山谷。谷內雲霧繚繞,隱隱有奇異光芒閃爍。李白好奇地向深處探尋,發現一面巨大的石壁,石壁之上刻滿了古老晦澀的符文。
正當李白疑惑之時,符文突然閃耀起強烈光芒,一道身影緩緩浮現。竟是早已逝去多年的太宗李世民。太宗面帶憂色,告知李白這大唐盛世背後實則受到一股神秘力量的影響。這股力量雖推動了文化興盛、國家富強,但也在暗中侵蝕著大唐根基。
李白大驚,欲追問詳情。但太宗身影漸淡,只留下一句“尋吳道子,唯他畫筆可解此危”便消失不見。李白清醒過來後,心中牢記此事。於是他決定踏上尋找吳道子之旅,要將大唐從這潛在的危機之中解救出來……
在大唐盛世的輝煌背景下,長安城不僅是帝國的政治中心,更是文人墨客夢想啟航的地方。在這片古老而繁華的土地上,流傳著無數關於才子佳人的傳奇故事,其中,詩仙李白的一段應試經歷尤為引人入勝,它不僅見證了李白的曠世才華,也揭示了官場中的爾虞我詐。
相傳,在李白尚未以詩名震天下之前,他曾懷揣著對功名的渴望,踏入長安城,參加了那場決定命運的科舉考試。對於這位後來被譽為“詩仙”的偉大詩人而言,這次應試不僅是一次對知識的檢驗,更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轉折。長安城,這座承載著無數文人夢想的都市,用它獨有的方式,為李白鋪設了一條通往榮耀與挑戰並存的道路。
然而,這場看似公平的科舉考試,實則暗流湧動。主考官李林甫,後來的奸相,與副主考官楊國忠、宦官高力士,三人為了各自的私利,聯手設下了重重障礙,意圖阻止李白這一潛在的威脅。他們深知李白的才華橫溢,一旦讓其脫穎而出,必將對自己的地位構成挑戰。於是,一場圍繞著對聯的智鬥悄然展開。
楊國忠首先發難,以一副上聯:“二猿截木山中,猴子也敢對句(鋸)”向李白發起挑釁。這句上聯表面看似簡單,實則暗含譏諷,將李白比作山中猴子,意指其雖有才華,卻不過是山野匹夫,不配參與科舉。面對如此侮辱,李白非但沒有動怒,反而以一句“一馬陷身泥內,畜生怎能出題(蹄)”從容應對。下聯不僅工整貼切,更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巧妙地將楊國忠比作陷入泥潭的馬匹,諷刺其身為高官卻行為卑劣。
這一番唇槍舌劍,不僅展現了李白的機智與才情,也讓在場的陪考官張巡大為驚歎。張巡,一位忠貞不渝的賢臣,雖在這場考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