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雖然貴為華夏五千年文明史上的唯一女皇帝,其能夠當上皇帝,乃時局所賜,她雖然也算得上是英明之主,但其最大的汙點就是重用自家兄弟在朝堂之中胡作非為,而聽之任之,不加以管束。

另外登基當政後,直接將國號改為武周,並大肆打壓迫害李唐正統皇族血脈,間接的擾亂否認了李唐的正統,算得上是政治叛亂,篡奪了李唐天下,然而,歷史的真相卻隱藏在重重迷霧之後。其實,武則天並非完全放縱武氏家族。她深知朝堂局勢複雜,初期重用武家之人不過是為了制衡朝中盤根錯節的各方勢力。她看似迫害李唐皇族血脈,實則暗中保護下了一些關鍵人物。那些所謂被打壓者,不少都是妄圖謀逆之人。

改國號為武周,也是一種手段。她試圖打破自古以來男尊女卑的格局,建立起一個全新的以女性為主導的政治秩序。但她心裡明白,這只是暫時的變革。在她晚年,早已秘密安排好了還政於李唐的計劃。

狄仁傑曾多次與她密談,深知她的心思。所以在其執政期間,雖有諸多爭議之舉,但狄公始終盡力維持著朝堂微妙的平衡。最終,武則天退位,李唐復辟,一切好似鬧劇一場,但其中蘊含的政治智慧與無奈掙扎,卻值得後人細細品味。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位女性,她以非凡的智慧和堅韌的意志,跨越了性別與時代的枷鎖,最終坐上了至高無上的皇位,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她的發跡始於唐太宗時期,以一個才人的身份入宮,隨侍在太宗左右,卻在唐高宗晚年迎來了命運的轉折。高宗駕崩後,她強勢崛起,一步步登上了權力的巔峰,其傳奇一生,至今仍讓人感慨萬千,爭議不斷。

武則天,本名武曌,出生於一個官宦世家,自幼便展現出過人的才智與美貌。唐太宗李世民聽聞其才,將她召入宮中,封為才人。儘管在後宮佳麗中,她並非最受寵的一位,但武則天卻憑藉著自己的機敏與聰慧,逐漸獲得了太宗的注意。在太宗身邊的日子,她不僅學會了如何察言觀色,更在暗中積累了政治智慧,為日後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然而,太宗的駕崩,讓武則天的宮廷生活陷入了低谷。按照唐朝的慣例,未生育子女的後宮嬪妃需被送入尼姑庵修行。這對於武則天而言,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戰,但她並未就此沉淪,而是利用這一機會,暗中觀察時局,等待翻身的機會。

高宗李治即位後,武則天憑藉其過去的才情與美貌,再次被召入宮中,成為了高宗的皇后。這一轉變,不僅讓她重新獲得了地位,更開啟了她政治生涯的新篇章。高宗體弱多病,常由武則天代為處理朝政,這使得她逐漸掌握了實權。高宗晚年,武則天更是憑藉其卓越的政治手腕,排除異己,鞏固了自己的地位。

在高宗駕崩後,武則天面臨的不僅僅是權力的交接,更是對自己未來命運的抉擇。她深知,作為一個女人,要想在這男權社會中站穩腳跟,必須採取更為果斷和嚴厲的手段。於是,她開始了對朝堂的全面清洗,對那些不忠於自己的人,手段殘忍至極,以鐵血手段確保了政權的穩固。

武則天稱帝后,改國號為武周,開啟了屬於自己的時代。在她的統治下,唐朝的疆域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經濟文化也迎來了新的繁榮。武則天以女性特有的細膩與敏銳,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發展科舉制度,選拔賢才;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勢力;同時,她還鼓勵農業生產,提高百姓生活水平。這些舉措,使得武周時期成為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也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然而,武則天的統治手段也備受爭議。她對待政敵毫不留情,甚至對自己的親信,一旦發現有背叛之舉,也會毫不猶豫地清除。這種獨斷專行的作風,雖然確保了她的權威,但也讓朝堂上下人心惶惶,埋下了不滿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