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誅兄殺子.神龍政變(第1/2頁)
章節報錯
薛家三百餘人被誅殺後,在長安城內引起了軒然大波,武則天為了掩人耳目,同時也為了平息眾怒,於是搬離了長安皇宮,長久住到了洛陽皇城內。
而這個時候長安城內不斷有人開始聯合起來意圖推翻武則天的統治,首先就是武則天的堂兄妹武元麟和武媚蘭開始組織心腹公開反抗武則天,緊接著兒子李睿和李賢也開始起來反抗。
武則天在洛陽皇宮知道後,先下手為強,立即逮捕誅殺了武元麟和武媚蘭,並將兒子李睿貶為庶民永久關押,接著將兒子李誕和李賢分別貶為廬陵王和湖廣王,但這一番鎮壓並沒有讓反對者們退縮,反而激起了更多人的鬥志。一些江湖門派紛紛站了出來,其中以天山派和峨眉派為首。他們打著正義的旗號,宣稱要恢復李家正統統治。
武則天得知訊息後,卻並不慌張。她秘密召集了身邊最信任的謀士和異人。這些異人中有擅長蠱術之人,還有能夠操縱暗影力量的神秘人物。
武則天派出這些異人悄悄潛入各個反抗勢力之中。一時間,各股反抗勢力內部開始出現混亂。有的首領莫名發狂,有的則相互猜忌大打出手。
然而,就在武則天以為局勢即將穩定之時,一股更為強大的力量悄然崛起。傳說中的隱世家族宇文家出世,他們聲稱武則天違背天命,其家族有著古老的預言術,可以找到真正的天下共主。整個局勢變得更加撲朔迷離,各方勢力都在暗中較勁,長安城籠罩在一片風雨欲來的緊張氛圍之中……
總有一些時刻,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人類文明的天空。唐朝,這個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朝代之一,在其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中,神龍政變無疑是最為驚心動魄的一幕。公元七零五年,即武則天垂拱三十五年後的神龍元年,一場由朝中重臣張柬之與狄仁傑精心策劃的政變,不僅改變了唐朝的政治格局,更深刻地影響了後世對於權力、忠誠與變革的思考。
武則天,這位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以其非凡的政治智慧和鐵腕手段,將大唐帝國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武周政權的合法性日益受到質疑,朝野上下對恢復李唐正統的呼聲日漸高漲。在這樣的背景下,兩位老臣——左丞相張柬之和右丞相狄仁傑,成為了這場歷史鉅變的關鍵人物。
張柬之,以清廉正直著稱,深諳治國之道;狄仁傑,則以其超凡的智慧和公正無私的品格,贏得了朝野上下的廣泛尊敬。兩人雖性格迥異,卻共同懷揣著對大唐未來的深切憂慮和對李唐正統的堅定信念。他們深知,時機已經成熟,一場旨在恢復李唐天下的政變正在醞釀之中。
為了確保政變的成功,張柬之和狄仁傑進行了周密的策劃。他們首先意識到,控制長安城內的軍事力量是成功的關鍵。於是,他們暗中聯絡了金吾衛、皇宮內外禁衛軍以及四門首將等重要部門的將領,透過恩威並施,逐漸將這些關鍵崗位牢牢掌握在手中。這一系列行動既體現了他們對局勢的精準判斷,也彰顯了高超的政治手腕。
與此同時,兩人還秘密聯絡了遠在洛陽的皇室成員,特別是那些對武則天統治心懷不滿的李唐後裔,爭取他們的支援。這一步驟不僅增強了政變的力量基礎,也為日後恢復李唐正統提供了合法的依據。
一切準備就緒後,神龍元年正月的一個清晨,張柬之和狄仁傑終於發動了政變。他們迅速控制了長安城,同時派遣使者前往洛陽,向武則天傳達了朝臣和民眾的意願,要求她退位讓賢,恢復李唐天下。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武則天雖心有不甘,但面對已失去控制的局勢,她不得不做出妥協,同意退位,並將皇位傳給了李顯,即唐中宗。
這場政變之所以被稱為“神龍政變”,不僅因為其發生在神龍元年,更因為它如同一條神龍般,在沉寂多年後突然騰空而起,以雷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