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楊諒被宇文成都殺得大敗,退守蒲州城,再也不敢舉兵出擊了。諮議參軍王頍勸說楊諒,“王爺,勝敗乃兵家常事,豈能因一次敗仗,就躑躅不前呢?如此下去,局勢很快就被逆轉,以後就會更加被動啊。”

漢王一聽,心裡更加煩躁,說道,“宇文成都有當年馬超之勇,本王卻沒有虎痴許褚這樣的猛將相助,你讓本王如何進攻?難道要本王親自披掛上陣廝殺嗎?”

王頍繼續規勸,說道,“宇文成都一人匹夫之勇,有何懼哉?咱們不能強攻,也可避其鋒芒,另尋良策啊?”

漢王不耐煩的說道,“說的輕巧,另尋良策?本王聽了裴文安的良策,才有今日進退維谷的窘境,你還是先行告退,讓本王冷靜思考下,再做決定吧,我的王將軍。”王頍見漢王聽不進自己的忠告,只能拱手退了出去,長嘆一聲,落寞離去。

漢王楊諒從幷州剛剛舉兵出擊的時候,幷州總管司馬皇浦誕,曾經因為反對漢王楊諒造反起事苦諫,後來激怒漢王,被漢王投入大牢,監禁起來,此事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漢王妃豆氏的哥哥豆盧毓,為幷州府主簿,曾經和皇浦誕一起苦苦勸諫過漢王,如今好友皇浦誕被捕入獄,豆盧毓自然憤憤不平。

豆盧毓乃是楚國公豆盧積的兒子,其祖父豆盧永恩,和其兄長豆盧寧,都是魏朝名將,豆盧積更是在北周和隋朝開國之初,成為文帝楊堅的重臣。豆盧毓兄弟三人,哥哥豆盧賢在長安為官,豆盧毓和弟弟 則在漢王楊諒身邊為官。

豆盧毓便找到弟弟豆盧懿,兄弟二人商議之後,寫信給大哥,讓其在皇上面前求情,說明他們的情況,他們料定漢王楊諒必敗,也好留條後路給自己。

豆盧賢接到兩個弟弟的密信之後,進宮求見皇上楊廣,奏明皇上,自己兩個弟弟並沒有隨漢王楊諒起兵謀反,並且自薦前往並肩王帳下,和並肩王楊林商議裡應外合,破敵捉拿漢王楊諒之事。楊廣一聽龍顏大悅,立刻詔準。

於是豆盧賢立刻從長安動身,日夜兼程,來到楊林軍中,求見並肩王。楊林聽了豆盧賢的建議,十分高興,命人協助豆盧賢,聯絡豆盧毓和豆盧懿兄弟,準備裡應外合的計劃。

豆盧毓於是找到了幷州府管事朱濤。朱濤在漢王楊諒帶兵出征之後,漢王委任他總管幷州府所有防務軍權。豆盧毓找到朱濤說道,“朱將軍,漢王叛逆,不得人心,況且漢王優柔寡斷,不善用人,如今出征受挫,不日必然一場慘敗,不如我們早日棄城投降並肩王,裡應外合,共同舉事,免得日後受到漢王謀逆的牽連。”

朱濤聽了大驚失色,說道,“漢王平日待你我不薄,而且如此信任我們,將守城大事託付給我們,我們怎麼能夠恩將仇報,做出這等不義之事,希望你不要再說如此 不義的話,我也沒聽到你的這些不義的言辭,”說罷,氣得拂袖轉身,就欲離去。

豆盧毓一見事情敗露,朱濤不聽勸告,恐怕日後對自己不利,於是一不做二不休,趁朱濤不備,忽然抽出佩劍,衝上前去,一劍刺入了朱濤的後心,朱濤當即斃命。

豆盧毓殺了幷州府管事朱濤,立刻派人將皇浦誕從大牢中救出,找來弟弟豆盧懿,三人商議如何進行下一步行動。最後他們商定,讓開府儀同三司宿勤武等人關閉城門抗拒楊諒,並且派人火速前往並肩王楊林的大營,請楊林火速派兵前來支援。

訊息很快洩露,有人立刻派人快馬通知了漢王,告發了豆盧毓。楊諒一聽大驚,前方戰事不利,後院卻突然起火,這還得了。連忙急召眾將商議。

還是諮議參軍王頍向漢王楊諒獻計,“漢王不必驚慌,末將願意帶領人馬,鎮守蒲州城,並且設法阻擋並肩王的援軍。漢王可火速率領一萬精兵,星夜返回幷州府,殺掉豆盧氏兄弟,則後方無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