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身為李憲的徒弟童貫,當時就在蘭州城內。
童貫親耳聆聽了李憲說過充滿智慧的一句話:“我如果全力去救永樂城,蘭州就保不住了。”
那句話讓童貫終身受益非淺,因為他從此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面臨一個重要選擇時候,首先要考慮的一個因素就是——趨利避害!
李憲在“永樂城之戰”後,被西夏八十萬大軍圍住蘭州,八十萬呀,這可是西夏的傾國之力,李憲困守孤城數月之久,並沒有選擇逃跑,最後守住蘭州,功不可沒。
如果蘭州再失守,當時那種局面,不僅僅只是童貫會不會在那個時候“棍”不“棍”的問題,而是陝西還能姓宋不姓宋的問題了。
李憲直到哲宗天子趙煦登基後不久,才真正離開了西北前線,沒有誰比童貫更瞭解李憲了。
李憲以監軍起家,成為“軍事太監”的“鼻祖”。
童貫跟著李憲學了很多東西,現在幾乎在走李憲的老路。
從供奉官到制置使,童貫究竟還能走多遠呢?童貫自己也想知道答案。
再說種諤。
種諤此時,卻犯了他這一生最大的錯誤,一個他永遠也無法原諒自己的錯誤。
徐禧的求援信到了延州,種諤也面臨他人生的最最重要的一次選擇,他的選項只有倆個:要麼救,要麼不救。
種諤恨死徐禧了,一切就象他預料的一樣發展著,徐禧兵敗,永樂城被圍,兵無水源,人無鬥志。種諤知道下一步就是破城之後將會出現的一場大屠殺。
種諤身為大宋一位高階將領,西北軍中的一面旗幟,“老種”此時,就象負氣的孩子,因為對徐禧非常狹隘個人怨懟和憎恨,他不但沒有派出一兵一卒的救兵,還幸災樂禍的說了一句:“象徐禧這種禍害,早死早昇天!”
種諤罵徐禧沒有問題,問題是永樂城裡不僅僅只有徐禧一個人呀,裡邊加起來有二十萬大宋軍人呢!
種諤這種行為就是被絕大多數世人所不齒和詬病的“見死不救”!
在人生最關鍵的選擇上,徐禧錯了,種諤也錯了。
種諤很快就知道錯了,那是在他後來聽說了永樂城陷落後的一剎那。
徐禧死了,不過,種諤並沒有獲得一絲一毫的欣喜和愉悅的滿足感,他突然明白自己錯了,所以,種諤大叫了一聲,吐了一口鮮血,一個跟頭就載到地下了。
種諤醒來後象一個瘋子一樣嚎叫著:“馬上派兵去救永樂城!”
可是,永樂城已經陷落了,還用你去救嗎?
當時,种師道就在種諤的身邊,他能看出伯父那種發自內心的絕望、痛苦和悔恨。
這件事情,讓种師道明白了,一個人是不能做錯事情的,因為後悔不起!
後來,“老種”就病了,最後病到不能動,至今沒有閉上眼睛,也許就是想去永樂城再去看上一眼吧。
種諤想看誰呢?會不會是徐禧呢?
最後再說說永樂城。
永樂城的噩運開始了,因為徐禧望穿秋水等待中的援兵並沒有出現,不過他盼來了能解渴又能救命的——水。
二十日夜,天降大雨,永樂城有水了,等大宋士兵喝飽的時候,也就是他們命赴黃泉的時候。
原因也是這場大雨,救命的水一下變成要命的水。
永樂城新建城牆浸水後被夏軍摧毀,宋軍又餓又累又恐懼,西夏大軍攻陷永樂城。
永樂城在那一天徹底毀滅了。
永樂城之戰,宋軍戰死二十萬,宋軍主帥給事中徐禧陣亡。
城破時,部將讓徐禧突圍,徐禧非常平靜的說了一句話:“我哪都不去,就是死了,也要留在永樂城。”
徐禧是戰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