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說,皇后丟不起這個臉。鹹平帝雖然對唐緣的感情更深些‐‐到底是長子長孫,但被皇后一問也有點無言以對,心頭就湧出一分對太子的不滿來:若不是太子偏寵著綠姬,居然除了她之外不肯要旁的女子不說,要不是皇后拿儲君之位威脅,甚至連真定郡王都不會出生!而定成郡主的生母更是因為一次偶然侍寢就被綠姬迫著太子殺了……

雖然鹹平帝比起太子來還要徹底,索性連妃嬪都沒有的,但鹹平帝並不認為自己是懼怕皇后、或者皇后自恃寵愛干涉了自己在妃嬪上的冊立,鹹平帝覺得自己是出於和皇后共患難的感情才不立妃嬪的。不管這種認為是淳于皇后的手段高明還是事實,反正鹹平帝就是這麼想的。所以鹹平帝很是厭惡綠姬,聖人總覺得這婦人恃寵生驕得太過了。

帝後膝下一共有三子二女,太子雖然也是三子一女,表面看起來只比帝後少了個女兒。然而不說子女們與父母的親近程度和嫡出的比例了,就說諸子女的才華品行‐‐不算寵愛綠姬和對庶子的偏心,太子本身是個合格的儲君。

另外兩位皇子,晉王孝順又謙和,處處幫襯著太子,朝野上下誰都對這位賢王說不出個不字來;光王年輕些,才幹和平庸,但也不是惹事的人,總歸還是能夠和賢沾邊的。兩位公主性情強勢些,卻也沒有幹過被朝官彈劾的事情。

再看太子膝下,唐緣雖然才幹本身還是有點的,他庶出的身份卻讓帝後都認為心太大了;真定郡王是帝後都喜歡且滿意的;但唐澄……提到這個孫兒,帝後怎麼都高興不起來。這個孫兒實在太丟皇家臉了,什麼喼齪醃臢的都撈上身!若非怕留下來殺害子孫的惡名,帝後有時候都巴不得他去死了的好!尤其是極為厭惡男風的鹹平帝。

所以太子雖然有三子,但在帝後眼裡其實也就真定郡王能得用而已。至於女兒上頭,唯一的定成郡主見到太子像老鼠見了貓一樣……

帝後心裡都認為,定成郡主若不是由太子妃養大的,一定也沒什麼出息!這樣凋零的子嗣,太孫的人選根本就是別無選擇。別說淳于皇后,鹹平帝也決計不允許自己苦心經營如錦繡花陣的江山落到唐澄那樣的子孫手裡‐‐這不是嫌大涼國祚太長嗎?!

可太子對唐緣的偏愛和所寄託的希望,帝後心裡也清楚……&ldo;若不把小四郎摘乾淨了,大郎萬一犯了糊塗……&rdo;淳于皇后見鹹平帝沉吟不語,提醒道,&ldo;總不能把太子和太孫都換了吧?&rdo;這話讓鹹平帝一驚!其實按著太子這幾年的偏心,帝後也不是沒煩過這個長子。

問題是儲君乃是國之重本,作為合格的君上,是不該隨著喜好任意廢立的。既然立了唐昂,除了偏心綠姬和庶子外,太子其他地方也沒有大的問題……最重要的是鹹平帝和淳于皇后年紀都大了。年老的君上都喜歡安定,沒有大事兒,都不願意大動了。鹹平帝和淳于皇后都這麼想著‐‐到此刻發現長子和嫡孫之間難以和睦,再議易儲,這一步真的很難踏出去了。這一點淳于皇后也清楚,她說出來無非還是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

果然鹹平帝思索半晌,嘆了口氣:&ldo;這怎麼成?的確,小四郎得護著,這樣,派人往西域去迎一迎……先把真相問出來,咱們再看看要怎麼辦。&rdo;&ldo;朝上也要交代。&rdo;淳于皇后得了鹹平帝之話,心頭略松,跟著又道,&ldo;之前的訊息太過順利,如今朝中都等著回來議功,結果如今光鮮的事兒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