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頁(第1/3頁)
章節報錯
那圓臉宮人與常公公對望一眼,都贊道:&ldo;府上兩位娘子都是極孝順的,夫人好福氣。&rdo;
這麼寒暄了兩句,沈氏由女兒、孫女扶著上了臺階,到殿外的時候,因為之前就稟告過了,略等了一等,就有宮人出來請她們進去。
跨過幾乎及膝的朱漆殿檻,正對門最顯眼的就是數級丹墀上的鳳座。
因為才從春光明媚的殿外走進來,前兩息其實都不怎麼看得清楚,走了兩步,習慣殿中光線之後,卓昭節才看清殿上坐著的婦人看起來約莫四十餘歲,綰著家常的雲朵髻,斜插了兩支鳳頭釵,一支珠花步搖,墜著一長一短兩串兒南珠,長的幾乎及肩,短的恰好過耳,乍一看,和尋常的貴婦也沒什麼兩樣,且容貌秀美是秀美,也不是頂美的那種‐‐但一雙鳳目威儀赫赫,雖然是心平氣和的望了下來,卻叫人心頭不由自主的生出凜然之意,不敢有絲毫怠慢‐‐這就是聖人元配、大涼的淳于皇后了。
雖然今日是太子生辰,但皇后也沒有嚴妝盛服的意思,不過穿了一件鸂鶒銜花雙色綺羅對襟春衫,內中是藕荷色交領短襦,繫著棗紅五穀豐登織金裙,衣裙也不是很新,顯然是穿過兩三回了。
宮人引沈氏一行到丹墀下行禮,卓昭節明顯的感覺到皇后的視線在自己身上停留了一息,才道:&ldo;平身。&rdo;
淳于皇后的聲音不同尋常女子的或嬌媚或甜美,雖然也悅耳,卻極為沉穩,透出一抹凜冽。
沈氏領頭謝了恩,淳于皇后又吩咐賜座。
這時候卓昭節才有心情看到殿中已經有了些貴婦士女在座,單她認識的,義康公主、蘇語嫣、古盼兒、淳于佩、唐千夏、寧嫻容居然都在,除了義康公主外,卻都是隨著長輩而來的,皆跪坐在長輩席後。
卓昭節與卓芳甸也是如此,只是才跪坐下來,就聽一人緩緩的道:&ldo;這著水色短襦的小娘子倒是看著眼生,可是長安這些日子傳得沸沸揚揚的卓家小七娘嗎?&rdo;
順著聲音望去,卻是右面最上首的席上,發話之人著紺青聯珠對鹿錦衣,繫著蜜合色羅裙,綰著望仙髻‐‐看面容與皇后年歲彷彿,但容貌兀自俏麗、輪廓秀美,年輕時候定然是個難得一見的美人。
就聽淳于皇后淡淡笑道:&ldo;太妃好眼力,正是卓家小七娘。&rdo;
那位太妃繼續道:&ldo;前兩日小十四娘回府,說今年花會的趣事與我聽,提到這小娘子寫過的一首詩,又說是個絕色的美人兒,我方才想卓家的幾位娘子都是見過的,這小娘子眼生,跟著敏平侯進來,又生得花容月貌,大約就是了。&rdo;
十四娘大約就是唐若縹,這麼想來,這位太妃應該就是大夫人周氏的姑母,先帝晚年最鍾愛的貴妃,秦王生母周太妃了。
周太妃說了這番話後,卓昭節感覺到四面八方的目光都投了過來,雖然大抵帶著笑,卻不乏好奇與打量。
唐千夏身前的錦衣貴婦輕啟朱唇,道:&ldo;花會的事情我也聽說了,也是巧‐‐這小娘子倒正好與咱們家小三娘對上呢。&rdo;
這兒的貴婦們對卓昭節一個才回長安的晚輩都不是很清楚,雖然長安遍傳才名,到底都是聽來的,就有人問:&ldo;敢問晉王妃,這小娘子與郡主卻是誰輸誰贏?&rdo;
晉王妃微微一笑:&ldo;恰好平了。&rdo;
&ldo;倒是巧呢……&rdo;有人笑了笑,語氣很有些意義不明。
淳于皇后沒有接這個話,卻含笑看向了左側第一席上的人:&ldo;二姐方才說到《春鶯囀》,倒是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