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認為這是狹隘的大漢民族主義,不利於民族團結。可事實上,如今的漢族,人口占到全國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四億被建奴壓制了數百年的我族人民。

這才是華夏正統的根基所在,何來狹隘之說?

少數民族要麼選擇被同化,透過自己的努力被我族承認,享受與華夏子民一樣的地位和福利。要麼就選擇保留自己的民族身份,然後被邊緣化,只能去依靠自己。至於照顧?斷無這個可能

沒有使用暴力去消滅就已經是仁慈,居然還想要獲得比漢族更高的待遇?這是什麼邏輯?什麼心態?

在這一點上,鍾泱十分贊同孫逸仙和**黨的民族政策,不可能有少數民族獲得比漢族更高的待遇,這是國策

當然,沒有照顧,也不會故意去打壓。但是少數民族想要來到漢族聚居的城市裡,就必須遵守國家的法律,尊重漢族的生活習慣。

鍾泱可是很清楚的知道,所有鼓吹給予少數民族特殊優待的的政策,都是亡國之策。在國家的主體結構之中,分出三六九等,這倒無所謂,因為階級制度始終有利於維護國家體制的穩定,只要各階級之間有著可以流通的道路就可以了。

也即是說,階級可以穩固下來,但裡面的人員卻必須流動。有能者居之,這才是治國的大道,其餘皆末節。

而這第二點,就是要認清楚誰才是整個國家的主體。人口總數、經濟貢獻、人口素質都是必須要考慮進去的內容。而在中國,無疑以漢族為最,最多的數量、幾乎佔國民生產總值之中全部內容的經濟主體,至於人口素質,更不用說。

再差,也不必滿蒙更差了。

對於滿蒙,尤其是建奴這個曾經屠殺掉六千萬以上漢族人口的民族,鍾泱真是一點好感都沒有。至於漢八旗,以及他們的後人,這些更應該作為漢奸的典型來宣傳。南京大屠殺慘烈否?可在直到後世百年,南京還是繁華無比的大都市。

但揚州三日,這場大屠殺結束之後,揚州現在是個什麼級別的城市?要知道,揚州城在古代的經濟地位以及人口總量。

縱觀整個抗戰期間,日本屠殺掉的中國人大約在兩千五百萬,連建奴屠殺總數的一半都沒有。而且整個大清朝統治時代,從來沒有正式承認過我們漢族和滿足是兄弟之族,反而是以修《四庫全書》之名,行塗改歷史之實。

能把四川殺到變為洪荒時代的,也就只有建奴了,當年還把這髒水潑到張獻忠身上。最好的例子,就當時不得不驅趕湘豫之地的局面,以填充四川人口基數。即使到了如今,仍可見一些端倪。

如今四川人的口音,和湖南湖北相近的程度,讓人感慨唏噓。

孔子尚且言十世之仇猶可報也,這才過去幾年?我們就要忘記這樣的深仇大恨?真要這麼說,我們也去和日本稱兄道弟好了,反正以後也要大東亞共榮的。這種論調,實在可笑,多少偽君子,想要用我族的鮮血,去成就自己的道德制高點?

民族團結,建立在漢族主題的實力絕對強大之上,我們可以有憐憫,但絕不應該刻意去討好。為了自己的生存而去努力,這是每個民族自己的事情,之所以要強調漢族的主體地位,並非是血統的緣故。

而在於華夏正統文明的理念,誕生於春秋戰國,卻凝聚於秦漢。自古以來,向華夏者華夏,向蠻夷者蠻夷。滿蒙無嚮往華夏的心思,那是他們自絕於我族,當然無有絲毫憐憫可言。

華夏起始於黃河流域,卻最終佔據了這麼一塊恢弘的基業,並非單單依靠文明與寬厚,我們也有鐵與血。內外六夷,稱兵者斬

既然要樹立起一個我族文明的旗幟,自然會遇到敵人,會與其他文明發生碰撞。為此,古文會亦不吝鮮血,自甘揹負起殺戮眾生的罪業。

之前沉浸於順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