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不會落榜。
說完這兩句閒話;幾個春山書院的學生都望向第一與第二。
這兩人並不是春山書院的學生;那個排在第二的是昨日第一個交卷的少年;排在第一的穿著樸素;兩人都是十六、七歲;氣度儒雅有些相似。
這第一、第二兩個少年似是相熟;在春山書院學生聊天時;兩人也在說話;話中也提及“書院”、“山長”這樣的字眼。
春山書院這邊的五個考生中;除去沈瑞是十四之外;其他四人都是十二歲;都是正要強的歲數。加上家學淵源;父祖叔伯是翰林出身;便也惦記在科舉上爭個先。
眼見第一旁落;第二、第三也沒擠上;大家便都有些不自在。
沈瑞還罷;到底是同窗;也是春山書院出身;沈家書香傳家不是尋常人家;可前面那兩個小子;看著不過尋常人;怎麼就佔了先?要是真是才子;也不會熬到十六、七才開始應縣試。
要知道;春山書院的師兄們;十六、七多過了院試;成績好的鄉試都下場了。
帶了不忿;就有個小學生開口問道:“兩位竟然是同窗麼?出自京城哪家書院?”
第一那人笑著沒有應答;第二少年揚著下巴道:“我們出自南城書院……
問話的那小學生聽了;面上訕訕;立時熄了聲。
南城書院不是無名書院;每年順天府一地的縣試、府試案首;常有南城書院的學生。因縣試、府試案首在院試時不落第;南城書院的院試過關率便也高。這一點;並不亞於春山書院。
沈瑞聞言;眼睛卻是一亮。
南城書院不就是田家書院麼?雖早就曉得南城書院在平民書院中是翹楚;可沈瑞也沒想到他們成績會這麼好。
不過真要論起來;南城書院的考生也佔了兩個便宜。那邊的書院要求學生十六歲下場;同春山書院的小學生相比;他們多讀了幾年書;另外就是南城書院的生源;多來自京城低品官吏家與尋常耕讀人家;在縣試案首競爭這裡;就比春山書院子弟有競爭優勢。
南城書院傳了幾代人;桃李滿天下;在北方士林極有人望。
要是三老爺真的專心教育;開創書院;就可以按照田家的模式走。
不過現在三老爺有心開始求仕途;開書院之事倒是不了了之;說起來還真是可惜了。
雖說知曉那兩個少年是南城書院學生;與自家有淵源;不過沈瑞也沒有去攀扯關係;依舊閉目養神;心中在思量這十個考生。
從穿著打扮來看;除了第一、第二那兩個之外;其他人都是仕宦子弟。寒門子弟;想要鯉魚躍龍門談何容易。
怪不得後世提及科舉時;將考籍分為“熱籍”與“冷籍”。
祖上三代之內;有科舉功名的人家被成為“熱籍”;三代民人的人家或是其他匠人、商戶人家則是“冷籍”。
清末狀元張謇就是“冷籍”出身;冒了同縣同姓人家的“熱籍”應考。
大家都是早起;旁人見了沈瑞如此;便也紛紛效仿;偏廳裡倒是一下子靜了下來。
等沈瑞打了個盹;外頭關閉考場的鐘聲的也響了起來。
外頭已經大亮了。
又等了有一刻鐘;縣令領著四個吏員進來。
開篇是縣令幾句勸勉鼓勵的訓丨導;隨即才將考卷發了下來;依舊是幾頁四書五經的填空題;還有兩篇時文。
沈瑞因座位在正中間的緣故;正對著縣令。
距離縣令近了;看的也真切了;便見他眉心是深深地川字紋;緊繃著臉;倒是頗為官威的模樣。不惑之年;還是區區縣令;在仕途前程也上有限。
今日與昨日不同;昨日大堂內外二百多考生;縣令一眼望過去都是人頭。
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