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冀城軍民歸降之後,涼州各地的將士和羌人首領,聞聽馬越回到了西涼,十之八九都來拜見馬越,表達願意歸附燕王元起之意,其中一些曾經親身參與過叛亂。在京城、長安見識過元起威能的人,更是口口相傳,把元起傳揚的英明神武,猶如霸王再生、韓信轉世,無形中使得元起的聲望,開始在涼州境內生根發芽。
等涼州大部分地區都已經歸附到元起麾下,已經是一個月之後了。在這一個月中,元起分派賈願等人代表自己到各個郡去安撫軍民,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涼州的穩定,時至今日,只有一些周邊地區,或者是叛軍集結之地,還遊離在元起的統治之外,但是這些地區只佔了涼州不到十分之一的面積。根本不足為慮。
當賈願等人陸續回到冀城之後,元起下達詔令,讓陳宮、馬岱輔佐馬越,留守在冀城,同時召集涼州軍,加以訓練,並負責清剿那些還沒有歸降的地區。之後。元起給馬越、馬岱兄弟留下了兩萬軍士,然後就帶著其他人趕往了武威郡,進而威逼泰山,讓他不能太過順利的蠶食益州。
現在的冀城。已經恢復了涼州軍、政中心的風采,各地的涼州軍和羌人的歸附,使得冀城瞬間變成了屯兵十三萬的軍事重地,再加上其他地區的郡兵和元起留下的兩萬燕軍,足夠馬越掌控局面的了。相信假以時日,涼州必將徹底恢復到以前的水平。
武都郡是涼州最南邊的一個郡,與司隸校尉部和益州、漢中接壤。到達武威之後,元起還來不及喘一口氣,就拿起筆書寫了一道奏摺以及一封書信。奏摺自然是寫給元協的,元起在奏摺中簡單敘述了一下平定涼州的戰役,告之元協今後不必在為涼州方向的威脅憂心了,因為涼州已經回到了元氏的版圖中,沒有威脅可言了。同時,元起還請求元協任命馬越為新任涼州牧。另一封信,元起是寫給漢中張魯的。在信中,元起告之其泰山的野心,奉勸張魯如果不想被泰山當槍使,就暫時不要對益州動兵,如果張魯不聽勸告的話,駐紮在武威的燕軍,就會對張魯的漢中進兵。
張魯雖然名為漢中太守,卻佔據著漢中和巴郡這兩個益州的大郡,因為處於益州東北部,又被人稱為東川,和有西川之稱的益州隱隱有分庭抗禮之勢。在東川,張魯依靠手中的兩個郡,養兵十五萬,甚至都比得上以前只掌控一個幽州的元起了。張魯之所以能擁兵十五萬,除了漢中和巴郡地域廣闊,人口密集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他是天師道第三代傳人,在漢中一帶擁有極高的人氣,教會的信徒遍佈東川的每一個角落。張魯更是憑藉這點,成立了東川這樣一個****的政權,和西方教皇的地位有些類似。可以說,在東川,張魯就是無冕之王,麾下實力雄厚,這才能連年入侵益州內地,成為割據益州北部的一方諸侯,讓元璋視為心腹大患。也正是張魯的存在和威脅,元璋才會愚蠢到引狼入室,引來泰山這個野心家。
………………………………
第三百二十六章 各抒己見
“看看,你們都看看,元起竟敢威脅某,是可忍孰不可忍,還說什麼泰山是狼子野心,以某看,他元起才是最大的野心家!”漢中太守府中,張魯用怒不可遏的聲音咆哮著說道,一邊咆哮,一邊把元起寫的書信扔在了地上。
張魯手下的第一謀士閻圃走過去把元起的書信拾了起來,認真仔細的觀看了一遍,然後又把書信交到其他人手中,讓眾將官傳閱。
“主公。”另一位張魯十分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