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下文武到齊,眉頭微皺的說道。

李世民左手方向的第一位是李元吉,這位擅使長矛的武將,雖說並不是武將之首,但身份在這兒,還是端坐武將第一的位置。武將中排第二的便是屈突通這位老將。依次下來,還有丘行恭、李道宗、薛萬徹、尉遲恭等武將。可謂是大唐最強武將陣容。

而右手方向卻做著文官一系。第一位赫然便是大隋老臣蕭瑀,封宋國公,再次便是封德彝、宇文士及等。

這群文武各自對視一眼,半晌之後,郭孝恪起身道:“世充窮蹙,垂將面縛,建德遠來助之,此天意欲兩亡之也。宜據武牢之險以拒之,伺間而動,破之必矣!”

李世民眉頭一動,顯然已有意動。

記室薛收見狀,亦起身道:“世充保據東都,府庫充實,所將之兵,皆江、淮精銳,即日之患,但乏糧食耳。以是之故,為我所持,求戰不得,守則難久。建德親帥大眾,遠來赴援,亦當極其精銳,致死於我。若縱之至此,兩寇合從,轉河北之粟以饋洛陽,則戰爭方始,偃兵無日,混一之期,殊未有涯也。今宜分兵守洛陽,深溝高壘,世充出兵,慎勿與戰,大王親帥驍銳,先據成皋,厲兵訓士,以待其至,以逸待勞,決可克也。建德既破,世充自下,不過二旬,兩主就縛矣!”

薛收話音一落,大帳內頓時響起“嗡嗡”議論聲。李世民一看,議論之人多為老將、老臣,其行事穩重,然開拓有餘,頓時心意已決。

這時,屈突通卻道:“我軍疲敝已久,而王世充倚洛陽之堅城,仗砲弩之銳利,久守不出。然而尚未及攻取洛陽,竇建德便統軍而來。據報,竇建德已然大破徐元朗孟海公,收其舊部,整其軍備。今席勝而來,鋒銳氣盛。兼之王世充據守洛陽,若與建德戰,世充定出兵夾擊,屆時我軍腹背受敵,恐難勝算,非完策也。不若退保新安,以承其弊。”

此言一出,蕭瑀封德彝等人皆點頭稱是。

而李世民聞言,臉上沒有露出任何表情,而是壓壓雙手,問及諸將:“諸君可有其他良策?”

眾將不語。李世民起身,走下將臺:“如今聽諸將之言,無非兩策。一則搶據洛陽,憑險而守,以拒建德;二則是退守新安,以全軍卒。然退守新安之後,又當如何?自虎牢到新安,一馬平川,殊無堅可守,竇王聯軍十餘萬乘勝攻擊,我軍如何能守,難道還要再退至潼關、函谷?將我軍打下的城池再拱手送回?”

頓了一頓,聲音驀地拔高:“世充兵摧食盡,上下離心,不煩力攻,可以坐克。建德新破海公,將驕卒惰,吾據武牢,扼其咽喉。彼若冒險爭鋒,吾取之甚易。若狐疑不戰,旬月之間,世充自潰。城破兵強,氣勢自倍,一舉兩克,在此行矣。若不速進,賊入武牢,諸城新附,必不能守;兩賊併力,其勢必強,何弊之承?吾計決矣!”

屈突通與封德彝眉頭一皺,還欲再言,卻見李世民衝屈突通搖搖手,示意勿要復言。

然後,一振披風,李世民走到將臺上,大聲喝道:“眾將官聽令!”

兩旁文武頓時起身,朝李世民一揖道:“喏!”

拿起一枚令箭:“屈突通、李元吉上前聽令。令:屈突通李元吉領軍圍困洛陽,深溝高壘,勿與接戰!”

屈突通李元吉上前,朝李世民一揖:“喏!”然後領了令箭,站立一邊。

“秦瓊、程知節、尉遲恭、翟長孫上前聽令。令:爾等率左右玄甲衛即刻整軍,準備出發!”

四人上前,領了令箭而退。

“丘行恭、李道宗、薛萬徹、李世勣諸將上前聽令。令:諸將即刻整列本部人馬,隨本王出發!”

李世民拿起一枚令箭,雙手捧起,當先出了大帳。餘下將領除了圍困洛陽的人馬外,其餘也跟著出了大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