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鄉隨俗,Tim自我介紹說他很中國化了,一起的留學生都叫他的中文名字:唐朝。這名字有點如雷貫耳,黑諾忍俊不禁。唐朝更進一步解釋名字的來歷,他喜歡李隆基(原因黑諾不詳,估計哪裡半吊子看了什麼關於李隆基的英雄事蹟),本來都決定了侵權行為,被孫英當頭一棒:這位仁兄的英雄事蹟裡還包括搶自己兒媳婦。就這麼一棒子把Tim的皇帝夢打散,退而求其次要了李家的整個王朝天下。

輪到黑諾的介紹,寫到紙張上的名字果然要唐朝張嘴就是黑(hei)諾,然後由黑諾糾正。等黑諾看到唐朝漢語課的作業本上一絲不苟寫著他賓士在雨中,汽車奔跑在操場上的時候,大致明白了孫英的〃準確〃之說。

交流下來,黑諾找到點中國人與鬼子的不同了,Tim在中國就屬於比較臭屁型別的,因為他個性直率而鮮明,在地道的中式教育體制裡,應該屬於老師眼裡的刺頭人物。漢字其實認識不少的他,秉承了老美的習性,說話並不拘泥於詞法。實用主義--可以溝通就可以。據唐朝所言,他的表達中國人民都明白。

可是對於應試來說,唐朝那一套就吃不開。例如,他委屈地指著他做的選擇題〃若三天不見銀子,我也不管二八十六。。。。。。〃責問黑諾:〃這些答案都好的,卻只讓我寫一個,為什麼這裡是三七二十一受歡迎,英(孫英)說過八和六才是你們喜歡的lucky number?〃

在我們九年義務教育的語文課上,大概會提出相同問題的學生不足百分之一,因為機率太小,該學生很可能被不幸定義為擾亂正常教學秩序。可對於老外來說,這又是巨大的挑戰,這種歷史淵源的博大精深使他們的學習好像一場奧秘的探索。

黑諾沒講選擇題,而是先詢問唐朝選修漢語的目的(他們英語授課的)。知道他絕對沒有定居中國的意思,也並沒有要成為語言大師的想法,僅僅就是喜歡中國、喜歡中國文化,通俗易懂的說法就是愛上中國的吃喝玩樂。

讓唐朝講講他在中國的幾個寒暑假是多麼的有意義:北起漠河,南到廣州、香港、臺灣,他沿著海岸線見證了沿海經濟的繁榮發展;兩次自東向西追長江黃河逆流而上,足跡走遍大半個中國。說起來遊歷軼事,滔滔不絕,多少國人亦不及他實踐中的真知,黑諾覺得霞客徐和波羅

馬可顯然比唐朝更加適合他。

黑諾曾經心底好奇,他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如何精彩,可是美國不是號稱先進發達,科技領先的國家嗎?為什麼唐朝棄本土遠道中國求學?他話匣子裡倒出來的美食與美景,遊歷裡的陶醉,暴露了他在中國的最大動力。黑諾不知道他專業課如何,只覺得他遊學更勝留學一籌。

溝通中檢測到唐朝漢字基本夠用,日常對話也不會對聽者造成太大困擾,主要問題就是考試成績不理想。所以黑諾給他解釋了三七二十一【1】這個小故事以後,告訴他每週2次課的時候,有一次會有目的的針對考試特點來〃聊天〃。

施言知道黑諾做家教,立即把自己私房錢上繳了任他隨便調動。黑諾拿著大約3000元啼笑皆非,解釋家教原因不在手裡緊張,而是給朋友幫忙。黑諾還是稀罕得一星期只回去一次,難得見面,施言總在那一天寶貝得不得了,早早回去想給他做點好吃的。

後來施言經常多做一點帶給他回學校,連放進熱水裡熱菜這方法都不忘囑咐。黑諾每次住一晚都會洗澡,換下來的衣服施言不捨他起大早來洗,都留下施言清洗。陰影就在黑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