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身邊的護衛一個都沒墜崖,唯獨李都督一人墜崖,豈不蹊蹺……我父親梁志就在軍中。”

“那麼,是何人謀害我父親?”李躍沒想到其中竟然有這麼多門道。

李矩投降前趙劉曜,落在江東朝廷眼中,絕對是個汙點。

他們不會管你是陰謀陽謀。

“我父一直不說,直到臨終之際,才提到一人。”

“誰?”

“中書令庾亮。”

庾亮這個人太有名了,一直對北方南下的流民帥頗有成見,蘇峻、祖約之亂,都是他逼出來的。

當年的蘇峻雖然桀驁,但只是要官要錢,並無反意,平定王敦之亂,人家還出了大力,庾亮一上臺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要奪其兵權,蘇峻還幾次派人去求情,全被庾亮拒之門外……

祖約在壽春抵擋石虎,庾亮不僅不支援,還在後面築牆,將祖約和重鎮壽春一起擋在外面。

此外,投降的郭默,後來也是他帶兵誅殺的……

彷彿所有流民帥都跟他有仇一樣。

崔瑾思索了一陣後道:“庾亮幼時知名,世人比之於夏侯玄、陳群,為晉明帝託孤重臣,然此人掌權柄後,排除異己,嚴刑峻法,排擠陶侃,擅殺宗室,當年李都督投奔荊州刺史陶侃,如虎添翼,自然不被庾亮所容……”

江東的一筆爛賬聽著實在是累。

庾亮排擠陶侃還有一段著名的典故,蘇峻、祖約作亂,建康危在旦夕,三吳之軍欲救援,庾亮不允,陶侃欲舉兵救援,庾亮卻寫通道:吾憂西陲(陶侃)過於歷陽(蘇峻),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

這便是不越雷池一步的典故。

“陶都督鎮守荊象十數年,聚數萬精兵強將,以為將來北伐之用,可惜天不假年,沒等到這一天,後庾亮接任荊襄,坐擁十萬大軍,執意屯兵江北邾城,石虎親率七萬步騎來攻,庾亮卻躲在石城不敢渡江,坐視邾城被攻陷,大將毛寶、樊峻等投水而死,六千精兵無一倖免,江北百姓七千戶被擄掠至河北……北伐大好形勢付之東流。”崔瑾一臉悲憤。

李躍聽的也是一陣黯然。

所謂的名士,內鬥內行,外鬥外行,搞自己人花樣百出,對付羯人無縛雞之力。

越談下去,李躍對江東朝廷越是感到悲哀。

他們無力收復河山,也不準別人收復,誰若是有這個心思,他們就想盡各種辦法拖後腿玩陰的。

眾人退下之後,李躍心緒難寧。

命運有時候還真是奇妙,就這麼跟李矩產生了淵源,不過隱約間,李躍感到壓力更大。

報仇雪恨暫時不用想了,庾亮死了七八年,庾家在江東官員亨通,是數一數二的大士族,與其他士族盤根錯節。

與庾家為敵,就是與整個江東為敵。

除非……

李躍望著窗外的明月,自嘲的笑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