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風可否增加稅賦。
雲國的稅賦與別國有些不同,正常來說,一個國家的稅賦種類能有幾十種,令人大開眼界,但御風嫌麻煩,加上小歌覺得,竭澤而漁是蠢人的做法。最好的法子是讓澤中魚鱉的數目維持在一個最合適的度上,魚鱉數目多,繁殖自然快,捕撈起來收穫自然也多,但再豐收也不能捕撈過度,不然明年就沒有這麼多收穫了。因此夫妻倆一商量,稅賦就三種:第一種是商稅,奢侈品十稅六,與米麵糧油等生活必需品無關的商品十稅三,米麵糧油等生活必需品的商品則十五稅一,全國統一,沒有附加稅,有的話一定是騙人;工稅,這種稅是依據個人的收入決定的,因為繳納這種稅的人多為拿工錢辦事或不辦事,因此叫工稅,工稅的稅賦不固定,根據個人收入的多少而定,收入低於八百銅錙不必繳稅,高於八百銅錙則三十稅一,高於三千銅錙則二十稅一,高於兩枚銀毫則十稅一,高於一枚金銖則十稅二,高於五枚金銖則十稅三,以此累計上去,直到十稅七;第三種是農稅,根據地裡種的作物而定,五穀的農稅是二十稅一,林木與草藥則根據各自的價值而定。
單從稅賦就可以看出御風有多與眾不同,一個國家,貴族與官吏是主要支柱,因此每個國家都給貴族與官吏極大的特權,其中包括不繳納任何稅賦的特權。御風卻相反,除了在醫舍看病的時候會有點優先權與診金藥費減免權,他什麼免稅特權都不給,反而發現有貴族或官吏逃稅,輕則免官罷爵,重則奔赴黃泉,理由是貴族與官吏做為國家的支柱應給黔首以身作則。當然,明眼人都知道,雲國的律法是巫宗制定的,御風若改了,天知道巫宗會做出什麼來。
雖然重稅令得無數官員與貴族皺眉,卻極受稅賦大戶——商賈的歡迎,商賈們最初時為御風的重稅無語,但後來將整個雲國律法中關於商賈與稅賦的那一部分都瞭解後便發現,雲國的稅賦重雖重,但律法在重稅的同時也保護著各個階層的財產。
士農工商,商賈地位最低可不是說說的,是無數商賈的血淚史,商賈大多依附於權貴,不依附權貴的都被權貴給抄家了,即便是依附了權貴成為權貴的禁臠,也不代表保得住財產,貴族心情不好,亦或你太有錢,讓貴族眼紅時,隨時都可能尋個藉口將你抄家。直白一點就是,貴族將商賈當成了放養的羊,羊肥了就該宰殺放血了。
雲國重稅卻保護個人的財產,即便是君王也不能在沒憑沒據的情況下抄誰的家,因此吸引了很多商賈前來華歆城定居,雲國稅賦的大頭都是來自這些商賈,也因為這種落到實處的重商,使得雲國的國庫非常充盈,能讓百里清華哭窮,可見御風的敗家能力。
御風將百里清華的書信瞅完後想了想,回了一封信,堅決不同意加稅,附加稅這種東西一旦出現,有一就有二,然後就沒完沒了了,而當稅賦過度時。。。。。。御風完全可以想象亡國的畫面了。不過考慮到國庫的現實情況,御風還是拿了個主意:賣官鬻爵。
賣官,只賣胥吏這一層次的官職,明碼標價,最低一金,最高十金,並且不是鐵飯碗,有一年的試用期,做得好就轉正,或是從試用胥吏升為正式官。當然,做不好,這輩子都不要再想當官了。
鬻爵,從最低等的公士爵到最高的君、列侯爵位都賣,公士爵賣一枚金銖,君爵賣一萬金,侯爵賣十萬金。因為君爵與侯爵都是有封地的實爵,雲國為了防止官商勾結,官吏與有封地的貴族及其三代以內的親屬是不能經商的,因此若有人買了這兩種爵,多半是商賈,必須將七成的財產捐給國庫,然後離開商界前往自己的封地。另外,因為實爵不是靠軍功掙的,雖會有封地,但不會太大。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考慮到商賈大多數不識字,子孫的素質。。。。。。所有買了實爵的人的直系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