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後周的天下,當上了皇帝。當時後周的年號是顯德,現在宋恭帝的年號是德佑,在其名字和年號中各取一字,合起來剛好也是顯德二字。後周是孤兒寡母當政,亡於宋朝之手,現在南宋被元所滅,也是孤兒寡母當政,真是天理恢恢,報應不爽。

後來有人寫詩譏諷道:“當日陳橋驛裡時,欺他寡婦與孤兒。誰知三百餘年後,寡婦孤兒亦被欺。”

宋朝興、亡的過程和三國時魏國興、亡的過程被後人認為是“因果報應”的有力證據。如果讀者有興趣可以再讀一下南宋亡國之君宋恭帝給元朝的《降表》和元朝的亡國之君元順帝給明朝“答辯”。

蒙古大軍打進臨安城,謝太后派大臣向元軍統帥伯顏獻上了傳國玉璽,並且以恭帝的名義獻上降表,降表的言辭十分卑下可憐,讀來令人心酸不已:“宋朝奸臣誤國,天數已盡,元朝國運興旺,我願率百官稱臣降服於大元;今謹承太皇太后之命,削去帝號,將兩浙、福建、江東、江西、湖南、兩廣、四川、兩淮等宋朝州郡,全部獻給大元聖朝,祈求元朝可憐宋朝三百年江山,不要斷絕宋室社稷,使趙氏子孫以後有靠,使宋朝百姓能夠安享天日。如果這樣,那麼元朝的大恩大德,宋朝君臣百姓永世不忘,日日思報。”

這篇降表寫的淒涼悲婉,充滿了一個行將滅亡的王朝的心酸。不知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地下有知,該作何感想!

我們再看一下元亡的過程。

公元1368年正月,在徐達率北伐軍平定、山東的凱旋聲中,朱元璋在應天(今南京)即皇帝位,明朝誕生。二月,徐達回師河南,兵鋒直指汴梁、洛陽。閏七月二十八日,徐達率軍攻陷通州。一部分大臣再三勸說順帝死守京城,以待援軍。他不同意,說夜間觀察到天象,大元氣數已盡,當讓位於朱元璋。當晚,元順帝即率后妃、太子和一些大臣,逃往漠北。八月,徐達率兵進入大都,元朝在中原的統治被推翻。

逃往漠北的元順帝屯兵上都(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朱元璋曾遣使遺書,對其曉以利害,目的在於招降。元順帝作《答明主》一詩,令使者帶給朱元璋。詩日: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四章:文官政府(18)

金陵使者度將來,漠漠風煙一道開。

王氣有時還自息,皇恩何處不昭回。

信知海內歸明主,亦喜江南有俊才。

歸去誠心煩為說,春風先到鳳凰臺。

和宋朝的《降表》相比,這首詩寫的不亢不卑,自認元朝氣數已盡,又自詡大元的皇恩浩蕩;既高興江南已有明主治理,又婉轉表達了自己禪讓的誠意。但無論怎樣表白,一個王朝行將滅亡時的無奈讓人一攬無遺。想當年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無論如何想象不出他的子孫會寫出這種讓後人哭笑不得的詩作!

元興之時,收到了宋朝的投表,元亡之時,交給了明朝“答詩”一收一交之間,江山易主,這算不算“因果報應”呢?

宋高宗挑選接班人的辦法讓後人瞠目結舌,他賜給兩名候選人各10名處女,幾天之後,將這些宮女召回,以她們是否破身來檢驗兩位候選人的品行。

扯得有些遠了,讓我們再回到宋高宗選接班人的問題上來。

高宗決定聽大臣們的意見,從太祖後裔“伯”字輩中挑選,當時太祖後裔已達一千六百四十五人,挑選起來十分困難。幾經周折,大臣們最後選定了伯琮和伯玖兩人供高宗參考。伯琮比較正直不受秦檜的喜歡,所以秦檜極力向高宗推薦伯玖,吳皇后也表示贊同。

但高宗沒有輕易相信秦檜,為了檢驗二人品質優劣,高宗想了一個讓後人瞠目結舌卻又非常有效的辦法。他各賜給伯琮、伯玖宮女十人。幾天之後,高宗將宮女召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