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對。我喜歡不是一眼能看出來的事。我比較喜歡它的可能性的空間,因為它讓你有很多幻想。它只拔過一次。這個一次太重要了。而且這個劍看來完全不讓人喜歡,因為似乎殺傷力很重,所以沒人提防它,也沒人對它感興趣。這把劍就精彩在這裡。

《星》:你允許演員有這種即興發揮,出乎您意料的也可以?

徐:是。導演一個腦袋裡想的東西不可能包含一切。還有一個必要性是演員本身也要把自己的血肉加在角色裡面。我選演員有幾個可能。一是從演員身上找這個人物,也有可能是人物接近誰就找誰,也有可能是這個人演得很特別,就是說沒人想到他會這樣演,舉個例子,東方不敗,沒有人想到林青霞會演好。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徐克 燃起風的影像傳奇(10)

《星》:《七劍》和你的《刀》,在風格上有沒有對比和延續的關係?

徐:《刀》也寫實,它是一種暴力的寫實,裡面也牽涉到一種人的*。《七劍》的寫實是*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其它都是在描寫人的精神狀態。

《星》:您覺得刀跟劍這兩種兵器最大的對比是什麼?

徐:我覺得刀是攻擊性的兵器,劍除了攻擊,還有其它意義,它能代表王者風範,包括修養和內涵。劍比較薄,不是可以痛擊的那種兵器,很有戰略性空間,所以比其它兵器難處理。劍成為兵器之王是因為它能用最少的動作、最短的時間產生最具破壞力的攻勢。劍法,是說人要以性情潛意識修為和技術並行修練,劍客要心懷城府,要有王者之風。

《星》:你怎麼看待“武”和“俠”?

徐:在現代社會里,“武”和“俠”是不存在的。在現實社會,“武”是本領,“俠”是希望。“武”包括了一切科技的發明和知識,“俠”就是宗教、信念、或者法律。我想借《七劍》給觀眾不同的感受,武俠文化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武術,武術源於生活,裡面有文學、醫學、思想和夢想。《七劍》不是描述英雄的電影,而是敘述人如何去挑戰自己,然後成為英雄的電影。

《星》:如果不拍電影的話,你會做什麼?

徐:畫畫。我喜歡畫人。

關於徐克

對於香港電影來說,徐克建立了兩個功績,一是參與了香港電影新浪潮運動,促進了香港電影從傳統向現代的過渡,跟上了世界電影發展的潮流;另一個功績是創造了一種特殊的電影風格。

徐克在殺入電影界開創香港電影新浪潮時顯示出兩種風格,一種以《第一型別危險》為代表,一種以《蝶變》為代表。《第一型別危險》來自青少年成長題材,這是自法國新浪潮電影開創的母題,如特呂弗的《四百下》,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新浪潮電影比徐克表現得更憤怒、更暴力、更直觀地表達顛覆一切的情緒。與此相比,法國新浪潮大師戈達爾的代表作《筋疲力盡》反倒顯得文雅收斂。這部影片當時一度被禁止發行,徐克的這條創新之路就被堵死了。他似乎被迫只能沿著《蝶變》的方向前行。普遍認為,《蝶變》是武俠片與科幻片的嫁接,師從胡金銓的《俠女》和希區柯克的《鳥》,雜糅美國西部片和日本武士片,但是卻過多地帶有先鋒派的未來主義色彩和黑色電影風格。

徐克的成長經歷頗為動盪,他在越南出生成長,正處於炮火連天的越南戰爭時期,後來移民香港正趕上受內地“*”影響,到美國留學恰逢反戰運動風起雲湧,方興未艾。這可能在他內心留下一種亂世情懷。回到香港發展,急於表達存在主義的天下大亂之感。但是,他的觀念與當時香港大眾的感覺格格不入,由於經濟起飛,社會安定,人們普遍充滿樂觀和自信,明知前途未卜,也不願有人一語道破,破壞他們的美夢。像《蝶變》這樣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