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顧盼的身影。夜晚邀來明月,在水上對飲,時光的佳釀,滑入記憶深處,回到那個有《詩經》的年代。那些情禪的開始,在歲月的迴風下流淌了三千年,穿過長亭古道,依依深巷。多少王朝失勢,多少流雲聚散,那口荒廢的池塘畔,依舊佇立一個不肯失約的人。儘管有些孤單,可每經歷一場輪迴,都如夢初醒,直至丟棄所有的情節,褪去生命所有的顏色。
小塘是無私的,它的情感似泉水取之不盡,而這些靈性之水,可以澆灌花木,平添小園無盡的春色。亦可以洗滌筆硯,讓唐風宋韻的墨香,在人間流溢。就是如此情多的小塘,以其渺小的生命,成就世間的完美。然而它功成而弗居,不為浮華所動,在空寂的小園,歲月的角落,澹然自忘,灑脫自如。也許只有閱讀一個高僧的故事,才可以不驚動它的安寧;也許只有來自明代的那株蓮荷,才可以看到它的禪心。在永覺元賢禪師的筆下,小塘就像一位高蹈世外的隱士,我們總在那片清水中跌回往昔,而它依舊安然自在。就像長在池中的蓮,也餐風飲露,不食人間煙火,連枝頭上的蟬唱,瓦當上的小草,都與它們無關。
世間繾綣之事,落在凡人心裡,就是千絲萬縷的糾纏,落在禪師的眼中,竟是這般了無掛礙。一方小塘,看盡多少過客往來,每一次遇合都是結緣,每一次離散都是渡化。有人在這裡吟詠憂傷的曲調,追憶流逝的年華,那是因為水的純粹,塘的靜好。這就是佛性,水塘的佛性,高僧的佛性。縱然安靜的水塘許諾過,這裡永遠有我們靈魂的一席之榻,可我們終究還是做了那個策馬江湖的人,雲天萬里,滄海千年。有一天,在深山古剎迷了路,院牆內,該有一枝寒梅為你我指點江山。
禪師參悟,是因為他的心,沒有停留在世間的榮華上。遠離紅塵熙擾,才可以與佛祖有深奧的交談。其實,所有的澹然都是在紛欲中開始的,就像所有的相遇都在離別中結束。我們總是躲在自己釀造的華麗裡,假裝很幸福,時間久了,忘記了所有的不幸。好比一個謊言,說得次數多了,也成了真。可是煙雨再美麗,我們還是離不了陽光,了悟不是逃避,放下不是抽離。每個人都知道,前緣過往是你我都回不去的原鄉,如果學不會相忘,就用一生作飄零。
時間過去了,留下一些破碎的影子,任憑我們一一檢點,也拼湊不回最初。在深秋的渡口,不須刻意等待相逢,就在各自的心中,選一個小小角落,挖一口水塘,栽種蓮荷。於禪寂的光陰下,慢慢地澹然相忘。請相信,在最深的紅塵裡,所有靈魂的牽手,都屬意外。
第二章 高山插青雲,碧水種蓮花
返本還源便到家,亦無玄妙可稱誇。
湛然一片真如性,迷失皆因一念差。
——明·浮峰普恩
清秋的雨,帶著瑟瑟涼意,彷彿一夜之間,夏季的餘溫就歸入風塵。多少匆匆趕路的人,忘記帶一件禦寒的衣衫,微惱著要去找一棵樹,討個說法。誰知昨天的它還安然無恙,今日已落葉紛飛。時光的流轉,不宜多說,一個低眉,一個轉身,此刻的攜手,就會成了明天的分道。人在世間行走,就算你不驚不擾,也要被荊棘所傷。有時候,一點風聲,一束陽光,一絲雨露,都是利刃,走過的路有多長,傷痕就有多深。彷彿要嚐盡諸多苦楚,才算是完成人生所有的過程。
每一天,我們過著平凡而簡單的日子。漁人深夜撒網,清晨收穫。樵夫日出上山,日落下山。浣女將一籃沾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