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清晏這才看到西次廳放了一張大大的書案,趙老太爺正站在書案後低頭看著上面平鋪的兩張畫。

兩人趕忙拱手行禮,尊稱一聲趙閣老。

趙老太爺致仕前是吏部尚書,入內閣。兩人這樣稱呼也是表示對趙老太爺的尊敬。

趙老太爺的臉上還能看出年輕時俊逸不凡的影子,身姿也自然挺拔如年輕人。

也絲毫沒有高高在上的模樣,笑呵呵的對兩人擺手,“老夫早已致仕,既不是什麼閣老,也不是什麼大人。”

裴清晏順勢稱呼趙老太爺,楊朝峻跟趙老太爺更為熟悉,已經走了過去,看起書案上的兩幅畫來。

只不過幾眼便看出了些問題,眼中閃著狡黠的看向趙老太爺。

心想這老頭這麼多心裡這口氣還是過不去啊,剛要開口說出這兩幅畫的問題,又想起來今天他來趙府的目的就是為了給裴清晏鋪路。

讓裴清晏走入趙老太爺的視線,得到趙家的賞識,這對他以後的科舉之路甚至日後為官都大有幫助。

之前考童生不過是一個縣的事,自然談不上家世背景,可是裴清晏想再往上有一層,就不能沒有助力和後盾了。

有些學子自己本身要麼是世家大族的嫡支,要麼是旁支,就是遠的不能再遠的都能攀扯上些關係。

而完全沒有任何助力的寒門學子則會非常的艱難,就是真考中進士,不論是翰林院還是外放。

既沒有好的缺,也無人提點和提攜,這就是為什麼真正能站在京城金殿裡三品以上的大員會如鳳毛麟角。

他這個學弟什麼都好,各方面都很優秀,就差在家世上了,若是能得趙家相助,像五短那樣的小人自然不會隨意的招惹。

而且科舉中都有自己的圈子,大圈子小圈子,最大圈子就是南北學子。

南方學子看不上北方學子,尤其是南卷跟北卷的難易程度也是不一樣的。

其次小圈子就多了,有以省分的,有以幾個相交好世家抱團的。

就是以後鄉試和會試時的考官也都是出自這些大大小小的圈子。

有時候對主考官人生經歷和性格有所瞭解,那自己的策論便傾向於那樣的風格,自然是更容易取中的。

更不用說官場上那些明的暗的大大小小的漩渦是非,若是有人提點一句可真的勝過十年經驗。

不得不說楊朝峻不愧跟裴清晏是師出同門了,兩人在這方面的想法都是一樣的。

楊朝峻覺得其實若是學弟以後仕途順暢,對趙家也是一種回饋。

這應該是雙贏的事。

然後就引著趙老太爺的目光看向了自己的師弟,招了招手順道:“清晏過來看看,我今日倒是選不出來。”

他雖然有意要給師弟出頭的機會,但是也不能將旁人當傻子,總得讓趙老太爺真正看出師弟的才學能力才行。

話剛說完,趙老太爺眸中暗芒一閃,隨即就恢復了一貫的沉寂。

裴清晏應了一聲,從善如流的走過去,對著書案上的畫仔細的端詳起來。

也只不過幾眼就看出了問題,他詫異的抬頭看向師兄跟趙老太爺,不過什麼也沒問。

從師兄的神情中不難看出,這兩幅畫的玄機師兄也是看出來的。

那不說破就是要讓自己說了。

裴清晏低頭重新又細細的看了起來,心裡也大概清楚師兄這是要自己在趙老太爺面前顯露了。

即使他並無意去攀附趙家,不過也不至於清高到無視師兄的美意。

楊朝峻見裴清晏剛才的眼神就知道自己沒有看錯人,師弟果然跟他一樣君子六藝,都非常精通。

妥了。

他這廂已經信心滿滿,那廂房趙老太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