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的皮島上大興土木。
隨著一船接一船的糧食、磚瓦、木材、煤炭、毛皮、藥材和豬羊雞鴨源源運上皮島。白花花的銀子和鑄造精美的崇禎通寶不斷流入朝鮮沿岸三縣官府和大批商人手裡。
區區皮島如同張開大嘴的饕餮,什麼貨物都能吃下,使得安州的十餘郡縣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
東江軍買賣公平,不拖不欠,良好的聲譽和嚴明的軍紀逐漸獲得朝鮮軍民和商人們的信任,口口相傳之下,朱道臨的軍隊很快被朝鮮軍民稱之為“東江新軍”,備受各界讚譽,就連滿清商人也悄悄經過本地的商人,向皮島出售戰馬和各種優質毛皮。
朝鮮方面終於相信東江新軍提出的“相互相信、相互幫助、加強合作、同舟共濟”不是虛以委蛇的口號,而是踏踏實實地奉行,緊張觀望了半個月的安州各級官員和水陸兩軍暗暗撥出口大氣。
與皮島駐軍有關的奏報源源不斷送到南面的漢陽朝廷,特別是皮島的東江新軍明確表示“願意向朝鮮友軍出售燧發槍和火炮,但要獲得朝鮮國王和兵部同意”的奏報送到後,提醒吊膽的國王李倧終於露出如釋重負的笑容,對大明軍隊滿懷惡意揣測的東班大臣們陷入了沉思。
素來親近大明的“西人黨”和商賈世家立刻行動起來,奏請國王李倧派出特使犒勞上國王師,私下裡悄悄派出代表,趕赴皮島進行聯絡,尋求商業和政治上的合作。
有這樣一支精銳軍隊在身邊,要是不能建立起友善關係,誰都睡不踏實。
朱道臨在皮島足足呆了21天,與三位主將一起確立軍隊的風格和發展方向,把東江軍的軍部各機關建立起來,向軍令處、軍務處、軍需處和軍法處的年輕參軍們傳授各種軍事知識,一同制定未來兩年的建軍方略和系列訓練計劃。
期間,朱道臨還參與了三個方向的防禦工事修築,引入財大氣粗的四海商行,正式開展利潤豐厚的對朝貿易,並在島上軍民中推廣已經在江南地區普及開來的煤炭灶臺和節煤火炕,制定嚴格的水源保護和植樹造林法規,將軍事區與居民區、商業區徹底隔離。
朱道臨還做出了一項最為關鍵也最為隱秘的決策,在東江軍中組建全軍第一個軍事情報處。
東江軍的軍法處長李玉鳴兼任情報處長,20名軍中老卒和40名從投誠官兵中精挑細選的精銳斥候官升一級進入情報處,以軍法官的身份悄然展開反諜和各種軍事偵查,根據朱道臨草擬的大綱組織學習和訓練,在實踐中不斷總結,不斷豐富和提高。(未完待續。)
第三九七章 人參論斤賣
崇禎六年,二月二十四,深夜。
就在朝鮮國王和大臣們決定派遣特使前往皮島犒軍的當天晚上,朱道臨悄然離開待了22天的皮島,回到他在現代時空的棲霞區鶴山別墅。
站在視窗目睹外面萬家燈火的景象,朱道臨幾有隔世之感。
略作休整之後,朱道臨給倉庫主任陸建民打去個電話,於次日上午九點驅車趕到李教授和他親家開辦的醫藥公司,通知兩位醫藥界前輩把所有制藥裝置運往棲霞北郊倉庫,隨後從挎包裡拿出兩根如同小兒形狀、四肢俱全的高麗參放到中間茶几上,驚得李教授和他親家目瞪口呆,好一會兒才緩緩伸出手,小心捧起近20厘米長的高麗參細細端詳,發出聲聲欣喜的嘖嘖聲和嘆息聲。
“這是天字級的極品啊!還是尚未風乾的呢,嘖嘖!太寶貴了,哪兒弄來的?”李教授好奇地問道。
朱道臨隨口而答:“朝鮮,能賣多少錢一斤?”
“咣噹”一聲脆響,李教授的親家驚得撞倒了茶杯,他顧不上碎成幾片的茶杯和灑滿玻璃茶几上的茶漬、茶葉,舉起手中肥碩的高麗參,大聲說道:“我出50萬買下這根行不?多少錢一斤你自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