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閣飛簷,比屋連甍,千廡萬室。城中男女麗服靚妝,冠帶並混,華輿高轎相傾,喧囂行客,飛揚塵井。沿街榕樹虯盤,翠葉生風,清早陽光於葉隙之間灑下,如金線生輝,飄曳不定。
支七尋了處茶樓坐下,問了小二,方知此處是召州城。這城中佛宇甚多,倍是香盛,支七打聽了那城郊西北處有一開元寺,乃“百萬人家福地,三千世界叢林”,新羅、暹羅諸異番僧侶也常來取經聽課,法名遠揚。這寺中監院弘憫法師猶為大德,一條妙舌生蓮花,兩手合什如貝葉,據云乃師子尊者轉世修行。支七聽罷,他於此修道一事,原自懵懵懂懂,未曾有何師承,只因機緣湊合,看罷道德看佛經,方摸出這怪異法門來。是故見聞此處有大德,便生了尋訪之心。
出了城門,一道清江東去,兩崖荻高如人,風一吹拂如碧浪滾滾,與江水混成一色。遠處白雲空際,蔚藍似琉璃碗罩,如此美景,支七在烏鴉山中那曾見過,不禁在橋上駐足一會,待他到了開元寺,已是響午時分。
那開元寺乃伽藍七堂之制,望去重簷飛閣,於碧山中深藏淺出。正中三門洞開,上有烏底金字大匾。善男信女有出有進,或竹籃香袋,或僕從三兩,有施施然者,有趨趨然者。
支七正要跨進山門,突然金光一閃,卻是踏在虛空,只見兩個肌黃股瘦的伽藍神,銅鈴大的巨眼混濁濁,臉上橫肉如壑,黑鬚似箭,口生獠牙怪齒。左邊一個手執黑沉沉鋼鞭的伽藍神喝道:“你這妖怪,竟敢闖入佛門之地,罪孽不輕!看鞭!“說罷一鞭掃起罡風就向支七當頭砸去。
支七一個鼠竄,忙閃了一邊,口中急忙分辨:”莫打莫打,兩位。在下雖是一個鼠妖,卻未曾做過傷天害理之事。今番前來,只是想聽弘憫大師一番真經,聞說我佛言眾生平等,莫不成有別。“那鋼鞭伽藍登時大怒,口中大罵:”你這妖怪,倒會狡辨。“旁邊那執黃澄寶劍的伽藍神倒打住了他,道:”你這妖怪,竟是曉得我佛之理。不過這佛門聖地,豈容妖類進入,你快些離去,莫再多言。“支七又道:”兩位大神在此,那有妖類敢來滋事,況且那凡夫俗子眼不識妖,我又便是來見那弘憫大師,聞說他乃師子尊者轉世,若他驅趕於我,我自離去。兩位你看如何?“說話時支七一臉陪饒,他見那寶劍伽藍一手在旁張開,悄遞了幾錠銀子過去。
鋼鞭伽藍正要說話,那寶劍伽藍忙推開了他,道:”嗯,我看你求法問佛之心甚真。也罷,我倆便破例一次,你速去速回。“銅鞭伽藍在一旁尚要發問,寶劍伽藍在他耳邊輕語一番,頓時懊惱不管,嘴上叼念道:”這佛寺門神真不如人家門神,除了和尚偶爾打個牙祭,鎮日清冷連香火都不曾聞得幾分。也罷也罷,你快些進去。“言罷,大手一揮,把支七送了出來。
支七瞄見未有人詫異,方自抹了下汗,進了山門。中間那一大院,立一黑銅大鼎,高香密簇,梵香繚曼。大院兩角落處分別立了一根石幢,支七望眼過去,識海中那寶珠隱隱有些跌動,按奈此時人多,不能細看。再上去便是大雄寶殿,支七尋個僻靜處逮了個小和尚問道:“這位小師傅,敢問弘憫大師在那?”
那小和尚連忙合什,道:“檀越有禮了,監寺輕閒不見生客。不知檀越尋他何事?”
支七道:“無他無他,尋大師指點迷津。”
小和尚道:“阿彌陀佛,原來是位居士。監寺尚在後山冥坐,居士可自去尋訪。”
支七道:“有勞了。對了,這位小師傅,那寺中兩石幢是何寶貝,我適才見隱隱有佛光照出,不曉得是何故?”
小和尚一臉狐疑,頓了頓方道:“阿彌陀佛,小僧在寺十年,未曾見得佛光,居士一來便見了,真是有緣人。去時聞老師傅說,那石幢左為尊勝幢,刻《加句靈驗佛頂尊勝陀羅尼》;右為準提幢,刻《準提陀羅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