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中有條不紊的開始轉向,整個軍陣轉向了李佐國所指的方向,然後戰士們成四人一排開始出發,如同大海一般的鋪滿山坡的唐軍彙整合了一條河流,黑色的殺氣騰騰的河流往西邊進發。

李逸看見李佐國橫刀所指萬夫所向,不由得心中讚歎:大丈夫當如是!

浩浩蕩蕩的大軍出發了,因為在自己的控制範圍,左右斥候派出去的並不多。都是李佐國的親兵來擔任,現在李佐國的親兵已經有五百人,全部都是身經百戰對李佐國忠心耿耿之士。何況在幾萬精銳之中挑選出來的這些親兵可謂是精銳中的精銳,不但弓馬嫻熟,身材健碩,而且每個人都掌握了不止一種的主副武器的運用,可謂是李佐國護衛的最後一道防線。

而李佐國直屬的一千重甲騎兵這次也同時出發,這些戰場上無敵的推土機這時全部都沒有身穿那雙層戰甲,全部都穿著布甲。李佐國的軍隊不管是普通軍還是親衛精銳,裡面都有不少一看就是異族的人,這些戰士或頭髮捲曲深目高鼻。或金髮碧眼,頭髮的顏色也是五花八門,有一個李佐國親衛中的戰士的頭髮居然是紅色的,不過唐軍戰士在疏勒已經對這種現象司空見慣。他們並不在意這些戰士的膚色髮色是什麼。只知道這些人是和他們並肩作戰的戰友。

由於步兵行進的速度不快,兩百里路走了兩天,不過這在所有的步兵當中已經算是非常快了,因為每天行軍的速度要到一百里,這也說明了李佐國士卒的強悍。

騎兵這次一律雙馬,現在所有的騎兵都在望鄉堡漸漸匯合,然後被撒出去形成了一個正面寬度達到了五十里的無人區,凡是邊境兩邊的不管是大唐這邊的還是大食對面的全部抓了起來。膽敢反抗的只有一個下場,就是當場格殺。

在距離望鄉堡二十里的地方李佐國命令紮營。然後分散在望鄉三堡中的騎兵開始匯合,現在還處於初春,士兵身上還穿著比較厚的軍服,外面穿上鐵甲,騎兵行動的動靜可是比步兵要大得多了,一千名騎兵和一千步兵的動靜聲勢那可是天差地別,何況是兩萬五千騎兵?

這騎兵雲集的場面可是無比壯觀,每名騎兵都是雙馬,透過在西域對馬場草原的壟斷,李佐國短短的三年時間就培養除了無數好馬,但是三年的時間培育出來的戰馬肯定達不到如此眾多,這也是李佐國幾次大戰之後得到的回報,突厥的幾個戰敗部族的所有馬匹都被李嗣業收下了,然後變成了疏勒唐軍騎兵的戰馬,至於李佐國培育出來的大宛馬和烏孫馬的混血戰馬,還要等到今年年底左右第一批就能夠進入軍隊了,這種戰馬李佐國已經見過,不但保留了大宛馬的爆發力好的特點,還兼有烏孫馬的負重力強和耐力強的特點,主要是體格驚人,這種戰馬的平均身高達到了肩高一米八的程度,簡直是戰場上的坦克。

李佐國打算將這種戰馬集中使用,組成真正的重甲騎兵團,鑑於種種難度,估計第一次能夠組建的極限就是五千騎了,對於這種重甲騎兵李佐國打算就保持五千人的規模了,這種戰場上的終極兵種只要有五千人對於二十萬人的大戰已經能夠做到一錘定音了,所以再多純屬錢多燒得慌,一個重甲騎兵的投入相當於四個輕騎兵的投入,何況現在疏勒輕騎兵的盔甲防禦也很不錯。

騎兵此時在步軍的大營邊上已經有兩個巨大的營地了,到來的騎兵隊伍一隊隊的開進大營,在三個連在一起的巨大營地後面就是輜重物資了,李佐國並沒有採用進入望鄉堡紮營的舉動,因為他相信這一次自己的騎兵力量要超過大食,大食就算知道了自己的軍需營地在此處也沒有辦法突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