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激動的情緒稍稍平復,便朝著晁釗所在的方向,莊重地行了一禮,真誠地說道:“謝謝你。” 晁釗見此,可不敢欺負她看不見,趕忙上前一步,恭恭敬敬地還禮。

容嬤嬤臉上的微笑愈發溫柔,這才得空細細地打量起晁釗來,看他衣著大有不同,開口問道:“你是外來的客人吧?”

晁釗神色恭敬,禮貌地回答:“是的,我是烏孫昆莫派來的使者,此次前來,想覲見樓蘭王。”

“什麼,你這傢伙還是公使!” 千沙的聲音驟然響起,帶著滿滿的驚訝。原來,他見晁釗在這裡逗留了許久,心中放心不下,便跟過來檢視究竟。此時,他瞪大了眼睛,滿臉不可思議地看著晁釗,再次確認道:“你說你是烏孫國的使節?”

晁釗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溫和的微笑,篤定地說道:“如假包換。”

容嬤嬤聞言,緩緩開口:“來使要先去伊循城。”

原來樓蘭國對於外國使節,有著一套完整且獨特的接待流程。這流程既嚴格遵循外交禮儀,又彰顯出樓蘭鮮明的地域特色,同時還能確保國王與貴族的安全。當外國使節接近樓蘭國境時,邊境的關卡守衛便會如臨大敵,迅速將訊息傳遞至樓蘭王宮。在這過程中,他們會對使節團隊的人員、行李進行細緻入微的初步檢查,檢查過程禮貌周到又高效有序,極力避免對使節造成任何冒犯。而透過檢查的使節,便會被引領前往伊循城暫住。

而王宮在收到訊息後,會精心選派一位地位與之相應、且熟悉對方國家或來使情況的官員,率領一支陣容隆重的歡迎隊伍前往伊循城迎接。歡迎隊伍裡,有英姿颯爽身著華麗服飾的騎兵,也有整齊排列手持旌幡的侍從。待官員與使節見面,雙方互相行禮,歡迎官員會言辭懇切地向使節表達樓蘭王的問候與歡迎之意,隨後便會引導使節團隊前往王宮。

千沙忍不住嘟囔道:“就沒見過你這樣一個人跑來的大使!”

晁釗在心裡暗自想著,那是你見識少,我還見過人家那麼大漢朝的大使張騫一個人跑來跑去呢。

千沙接著追問:“你只說你來訪親?”

晁釗神色坦然,點頭說道:“是的。我來樓蘭更多的是想訪親。”

千沙一臉疑惑,撓了撓頭,奇了怪了:“你訪的親比當烏孫國大使還重要?”

容嬤嬤忍不住斥責道:“千沙你也是夠了,怎麼跟審犯人一樣。這位公子看著就是好人。”

千沙更鬱悶了,小聲嘀咕道:“這傢伙和你們見面才說一句話,你怎麼就看出好人了?白瞎了我每天屁顛屁顛跟在你後面啦。”

容嬤嬤白了他一眼,調侃道:“切,你跟我後面,你是樂意跟在公主後面的吧。”

千沙也不遮掩,大大咧咧地坦率承認:“能跟在公主後面做事,我當然樂意啦。”

公主微笑著聽著兩人鬥嘴,待他們終於停下,才輕聲說道:“你們可不要怠慢了客人哦。”

容嬤嬤連忙應道:“是是是,那個誰,你也不用去伊循城了,你跟我們去大行人。再等他們安排陛下召見。”

“大行人” 本是周代的外交部門,中原周邊的國家大多學習周禮,便沿用了這個名字。只是中原到了秦朝的時候,始皇帝將其易名為 “典客”,到漢初又改稱大行令,到現在,漢皇帝又更名為大鴻臚,但樓蘭這邊可沒這番折騰。

千沙一聽,急了,連忙喊道:“等等等等,這一次就是有公主作保,嬤嬤你再怎麼罵我,我也要見過他的文書。”

晁釗對這人嚴謹認真的態度倒是頗為欣賞,他不慌不忙,小心翼翼地從革囊中取出獵驕靡給他的公文,雙手遞給千沙。千沙神色謹慎,雙手接過,仔細地看了起來。

只見上面都是些官樣文章,像咱兩國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