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用《桃花源記》中的語句作個對比吧。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在洞中的諸多經歷,徹底顛覆了我的認知,並且,我見到了這個地下世界的負責人。而且多年以後,我們並肩作戰,在護衛華夏龍脈和國運的壯舉偉業中,作出了一番成績。

《桃花源記》中的漁人見了“此中人”後,“此中人”大驚,漁人在桃花源中住了幾天,“此中人”好吃好喝地招待他,最後高高興興地走了。

而我,在這個奇異的地下世界裡,也是大驚,驚的是我,不是“此中人”。而且,我在地下世界裡只待了大半天,也沒有被好吃好喝地招待著,連杯水都沒撈著喝。等我回家的時候,天早就黑了。

言歸正傳,正當我想反問那個聲音是誰時,一個意念傳來,告訴我一直往前走,遇到岔口兒向左拐,就能見到他了。

按照意念給我的指令,我藉著透射過來的微弱的光,順著一條光滑的石洞一直往前走去。

此時,我原來恐懼的心情大大緩解。從對方給我的意念來分析,對方沒有惡意,而且要和我見面,應該不至於有生命危險吧。想到這裡,我加快了腳步,一直朝前走去。

差不多走了兩分鐘吧,果然遇到了一個岔口兒,按照那個意念表述的,我朝左拐了個彎兒,繼續朝前走去。

突然,面前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空間,光線柔和,也不刺眼。細看,不知道光線從哪裡透射出來的,反正石洞裡非常明亮。平視的話,這是個正方體形狀的山洞。看著看著,我不禁抬頭往上看,上半部分明顯是半球形的頂部。想想也是,半球形的結構,有利於分散來自石洞頂部的重壓。

這個石洞的四面牆壁青灰色,非常平滑,上面什麼也沒有。普通人家的牆上還掛著畫什麼的,好歹掛個電子鐘,或者掛頂帽子,最不濟牆上還有個釘子。這四面牆壁倒好,什麼也沒有。

石洞中間是個圓柱形的東西,圓柱的表面佈滿了一個個的小圓圈兒,和放大了的手機鏡頭一樣。

正當我疑惑之際,一個意念打進來:你是山下村的萬佳聲書記吧。

我的天吶,不但知道我的名字、籍貫,還知道我是村黨支部書記,這是何方神聖?我環顧四周,也不見人吶。我回想了一下剛才的聲音,想知道它是從哪個方位傳過來的。剛才的聲音,似乎是環繞的,從四面八方傳過來的,音量雖然不高,但很清晰。

我把意念發出去:你是怎麼知道我的?這句話我在腦子裡默唸了一遍,那邊就“嗯”了一聲,似乎是透過耳朵傳達到我的腦海裡。

不對!我的兩個耳道什麼感覺也沒有,那聲音好像是穿過我的整個頭部傳進大腦的,耳道里根本沒有任何感覺,這就說明聲音不是從的耳道里傳進去的。也就是說,這個聲音是我想象著聽到的,實際上是直接打進我的腦海裡的。我剛才發出去的問話聲,只是我的意念而已,依靠意識想象出聲音來。

我有點懵圈了。我剛才發出意念的時候,到底是發出聲音還是沒有發出聲音?我腦海裡接收到的聲音,到底是我想象出來的,還是耳朵聽到的?亦或是靠意識感受到的?

我真有點抓狂了,活了五十多年,這種情況就連做夢也沒夢到,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正當我苦惱不已之時,那個意念又打進我的腦海,我似乎又聽到有人在對我說話:你不用苦惱,我們是在用意識交流,我能聽到,也能看到你在想什麼,但是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