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鬼谷子七十二術中有“善用敵人”這一智慧理念。

其核心含義是巧妙地藉助敵人的力量、資源或者局勢來為自己服務。這並不是簡單地依靠敵人,而是一種在競爭或者對抗環境下的高超謀略。比如利用敵人內部的矛盾分化他們,坐收漁利。就像三國時期,諸葛亮就善於利用曹魏內部不同勢力的矛盾,透過一些計謀使曹魏內部產生猜疑和混亂,從而減輕蜀漢面臨的外部壓力。

從資源角度來講,當敵人在某一領域投入大量資源去做一件事的時候,自己可以觀察等待時機,在敵人精疲力竭或者出現破綻的時候出擊。同時,也可以引導敵人去消耗其自身資源,例如用小股力量佯攻,誘使敵人在錯誤的方向上部署兵力、浪費物資。總之,“善用敵人”是一種化被動為主動,巧妙地在與敵人的周旋中獲取優勢的策略。

1. 勾踐利用夫差

- 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後,他臥薪嚐膽,表面上臣服於夫差。勾踐深知夫差好大喜功的性格,便利用這一點,經常進獻美女(如西施)、珍寶等,讓夫差放鬆對越國的警惕。同時,夫差一心想要爭霸中原,勾踐就鼓勵他對外征戰,使得吳國的國力在頻繁的戰爭中被消耗。

- 勾踐還利用吳國和其他諸侯國的矛盾,與齊、楚等國暗通訊息。當吳國和晉國爭霸時,勾踐看準時機,在吳國後方起兵,最終成功復仇,一舉滅掉吳國。

2. 曹操利用袁紹內部矛盾

- 東漢末年,曹操和袁紹對峙。袁紹軍隊強大,但內部謀士集團和將領之間存在矛盾。比如,袁紹的謀士許攸因家人犯法被審配收監,心中不滿。曹操得知這一情況後,利用這個矛盾,成功將許攸拉攏過來。

- 許攸為曹操提供了袁紹軍隊屯糧之地烏巢的情報,曹操果斷出擊,燒燬烏巢糧草,大破袁紹軍隊,為統一北方奠定了堅實基礎。這就是利用敵人內部矛盾獲取關鍵情報,從而扭轉戰局的經典例子。

“善用敵人”和“利用競爭對手”有一些相似之處,但也存在區別。

從本質上看,“敵人”通常帶有更強烈的對抗情緒和敵對意圖,可能涉及軍事衝突、國家爭端等情境,雙方的矛盾是比較尖銳和深刻的。而“競爭對手”主要是在商業、體育等領域,競爭關係主要圍繞市場份額、獎項等,對抗程度相對較弱。

在手段方面,“善用敵人”的策略可能更具謀略性和間接性。例如在軍事對抗中,利用敵人的驕傲情緒,故意示弱,誘使敵人犯錯,或者利用敵人內部的權力爭鬥、不同派系之間的矛盾來瓦解對方的力量。而“利用競爭對手”在商業環境下,更多是關注對方的產品策略、營銷活動來調整自己的經營策略。比如當競爭對手推出一款新產品時,企業可以分析產品的優缺點,進而推出更有競爭力的產品,或者利用對手產品上市時的營銷熱度,開展自己的促銷活動吸引消費者。

在目標方面,“善用敵人”往往是為了在關乎生死存亡、領土主權等關鍵利益上取得決定性勝利,比如在戰爭中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奪取戰略要地等。而“利用競爭對手”主要是為了在市場競爭中獲取更多的商業利潤、提升品牌知名度、擴大市場佔有率等。

在現代商戰中,“善用敵人”和“利用競爭對手”有以下表現:

善用敵人(對手)

- 藉助對手的營銷失誤:如果競爭對手在營銷活動中出現失誤,比如廣告宣傳出現價值觀偏差或者產品賣點誇大被消費者質疑,企業可以巧妙地將自己的產品定位與之對比。如競爭對手宣傳產品的環保效能被發現是虛假宣傳後,本企業可以加大真實環保理念和產品環保措施的宣傳力度,凸顯自己的優勢,從而搶奪市場份額。

- 利用對手的技術突破進行產業升級:當競爭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