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關門捉賊(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關門捉賊”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二計。
這一計是指對弱小的敵軍要採取四面包圍、聚而殲之的謀略。如果讓敵人得以脫逃,情況就會十分複雜。就好比一個賊闖進了屋子,最好的辦法就是關上門,讓賊無路可逃,然後再抓住他。
此計的關鍵在於“關門”,也就是預先佈置好包圍圈,不能讓敵人有機會逃脫。這一計通常用於己方佔據有利地形或者力量相對佔優的情況,透過包圍敵人,截斷其退路,從而有效地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以下是一些歷史上經典的關門捉賊案例:
長平之戰
戰國後期,秦軍攻打趙國,在長平受阻,守將廉頗堅壁固守。秦王用離間計讓趙王換廉頗以趙括為將。趙括改變廉頗策略主動出擊,秦軍故意敗退引誘其追擊,之後分兵幾路形成包圍圈,還截斷趙軍糧道。趙括被圍四十六天,最終突圍失敗,四十萬大軍被秦軍殲滅.
黃巢重佔長安
公元880年,黃巢攻克長安,唐僖宗逃至成都後派軍收復。鳳翔一戰義軍將領尚讓中伏,唐軍乘勝進逼長安,黃巢卻率軍退出長安。唐軍入城後紀律鬆弛,將領歡慶勝利。黃巢趁夜率軍回師,唐軍毫無戒備,被殺得屍橫遍地,黃巢成功重佔長安.
街亭之戰
三國時期,蜀將馬謖駐守街亭,他輕敵冒進,將主力部署在遠離水源的山上。魏將張合識破後,派出少量兵力牽制蜀軍,主力切斷蜀軍水源並佔據街亭出口,還築起高牆封鎖退路,不斷派小股兵力騷擾。馬謖突圍無果,蜀軍最終全軍覆沒.
公孫瓚之敗
東漢末年,公孫瓚被袁紹軍隊包圍在城中,其救兵到來時約定舉火為號內外夾擊,卻被袁紹得知。袁紹將計就計,舉火引誘公孫瓚出城後伏擊,公孫瓚大敗退回城中。袁紹乘勝追擊,挖地道攻入城中,公孫瓚防備瓦解,最終自盡.
關門捉賊的核心要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誘敵入圍”。要想辦法引誘敵人進入包圍圈,可以是佯裝敗退,也可以是故意示弱,讓敵人產生輕敵心理,從而走進我方預先設定的包圍圈,就像長平之戰中秦軍引誘趙括出擊那樣。
二是“封閉通道”。在敵人進入包圍圈後,關鍵是要截斷敵人的退路,關閉“門”。這可能包括控制關鍵的交通要道、山谷隘口或者渡口等。例如在街亭之戰中,張合切斷蜀軍水源,佔據街亭出口,讓馬謖所部無法逃脫。
三是“集中殲滅”。把敵人包圍起來後,要利用優勢兵力或者有利的地形,對敵人進行集中打擊,速戰速決,避免敵人狗急跳牆或者得到外部救援而反敗為勝。同時,也要防止被包圍的敵人困獸猶鬥,造成己方過大的損失。
1. 土木堡之變
- 明朝時期,明英宗朱祁鎮在太監王振的慫恿下,親自率軍對抗北方瓦剌首領也先的侵犯。明軍在行進過程中,王振為了炫耀鄉里,多次改變行軍路線。當明軍抵達土木堡時,被瓦剌軍隊包圍。但是明軍並沒有形成有效的防禦和反擊策略。
- 而且水源被切斷,軍隊陷入混亂。也先採用佯裝議和的策略,在明軍鬆懈之時發動攻擊。明朝軍隊由於指揮混亂,包圍圈也不穩固,讓也先軍隊有機可乘,最終明軍大敗,明英宗被俘。這可以看作是“關門捉賊”失敗的例子,明軍本處於被包圍狀態,卻沒能利用好自身兵力優勢進行抵抗,反而被敵人攻破。
2. 泓水之戰
- 春秋時期,宋襄公與楚國軍隊在泓水對峙。宋軍已經列陣完畢,而楚軍還在渡河。宋襄公的臣子建議他趁楚軍半渡而擊之,這樣就可以利用泓水這個“門”來困住楚軍部分兵力,從而佔據優勢。
- 但是宋襄公卻以“仁義”為由拒絕了這個建議,等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