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一石二鳥(第1/4頁)
章節報錯
鬼谷子七十二術中的“一石二鳥”指的是一個計謀能夠收到多種效果。其原文表述為“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敵下”。具體理解如下:
1. 達成多目標的策略運用:意味著在實施一個行動或運用一個策略時,可以同時實現兩個或多個目的。比如在商業談判中,一方提出的一個合作方案,既能夠滿足自己在當前專案上的利益需求,又能夠藉此機會與對方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為未來的業務拓展打下基礎,這就是一種“一石二鳥”的做法。
2. 靈活的應對方式:“或因此,或因彼”提示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和物件來靈活運用策略。有時候可以利用當前的事情來解決其他相關的問題,例如企業在進行內部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還順帶解決了員工之間的協作矛盾;“或以事上,或以敵下”表示在處理與上級或下屬的關係時,也可以透過一個舉動達到多種效果,比如領導在安排工作任務時,既能夠讓員工得到鍛鍊提升,又能推動專案的順利進行。
3. 對洞察力和思維能力的要求:要實現“一石二鳥”,需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靈活的思維。能夠在複雜的情況中迅速找出關鍵因素和各種事物之間的潛在聯絡,從而制定出能夠產生多種效果的解決方案。例如在戰爭中,將領制定的一個作戰計劃,不僅能夠擊敗敵人的正面進攻,還能誘使敵人的後方出現空虛,為己方的奇襲創造機會。
總的來說,“一石二鳥”是一種高效的做事方法,要求人們在行動之前充分思考、精心策劃,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歷史上“一石二鳥”的經典案例:
1. 朱元璋的政治謀劃:
- 事件經過:劉伯溫生病,朱元璋讓胡惟庸派御醫去看病,劉伯溫吃了御醫開的藥後感覺不適。劉伯溫向朱元璋反映此事,朱元璋卻態度冷淡。不久後,劉伯溫去世。後來,塗節告發胡惟庸,其中一個罪狀就是下毒害死了劉伯溫。朱元璋藉此追查,不僅除掉了胡惟庸,還將此事作為胡惟庸的罪證,同時還處理了汪廣洋等相關人員。
- 一石二鳥效果:朱元璋一方面借胡惟庸之手(或利用這一事件)除掉了劉伯溫這個他認為可能對自己統治有潛在威脅的人;另一方面,又以胡惟庸毒害劉伯溫這一事件為契機,剷除了胡惟庸及其黨羽,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皇權,加強了對朝廷的掌控。
2. 袁紹奪取冀州:
- 事件經過:東漢末年,袁紹軍隊駐紮河內缺糧,冀州牧韓馥送糧草接濟袁紹。袁紹的謀士逢紀建議他聯合遼西的公孫瓚共同攻打冀州,事成後瓜分地盤。袁紹依計行事,公孫瓚見有利可圖便出兵攻打冀州。韓馥得知公孫瓚來攻,慌亂中聽謀士荀諶建議請袁紹率兵協防。袁紹順利進入冀州城,很快取代韓馥成為冀州新主。
- 一石二鳥效果:袁紹既利用公孫瓚的兵力給韓馥製造了壓力,讓韓馥主動請自己進入冀州,從而輕鬆奪取了冀州這個兵源和糧草充足的根據地,為自己的霸業奠定了基礎;又在事後不給公孫瓚分地盤,引發公孫瓚的不滿,使其弟公孫越前來索要地盤時被袁紹部下伏擊而死,袁紹藉此機會打退公孫瓚,進一步鞏固了自己在冀州的地位,削弱了公孫瓚的勢力。
3. 周王室化解秦國借道危機:
- 事件經過:秦國想向東周借道攻打韓國,東周王室左右為難。謀士史厭建議派人告知韓國諸侯公叔何,說秦國要借道東周打韓國是因為相信東周會借地,導致韓國一方面派人通知周王室不能送地,一方面派使臣向楚國求助;同時,周王室又派人出使秦國,說韓國要強送土地,東周弱小不敢不接受,特來通知秦國。此時楚國也派使者到秦國,秦王得知後打消了借地攻韓的念頭。
- 一石二鳥效果:周王室既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