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樹上開花(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樹上開花”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九計。
含義
- 這一計是指當自己的力量比較薄弱時,可以藉助別人的勢力或某種因素,製造出強大的假象,讓對手不敢輕易進攻。就好像在一棵沒有多少花朵的樹上,透過人工的方式,如綁上假花等手段,讓它看起來繁花似錦,以此來迷惑敵人。
原文及註釋
- 原文是“借局佈勢,力小勢大。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也。”
- 簡單解釋就是藉助其他的局面來佈置有利的陣勢,雖然實際力量弱小,但可以造成強大的聲勢。就像大雁在陸地上行走,它的羽毛可以用來裝飾,增加氣勢。
案例
- 三國時期的張飛在長坂坡之戰中就巧妙地運用了這一計。當時張飛帶領計程車兵不多,面對曹操的大軍,他讓士兵在馬尾巴上綁上樹枝,然後在樹林中來回奔跑,揚起大量塵土。曹操看到這種情況,以為樹林中有大量伏兵,就不敢輕易進攻,張飛藉此成功地迷惑住了敵人,為劉備軍隊的撤退爭取了時間。
- 在商業競爭中也有類似的應用。一些小公司可能會透過和大公司合作的訊息釋出,或者誇大自身的市場佔有率等方式,讓競爭對手以為其實力很強,從而在競爭中不敢輕易對其發動攻擊,或者在合作談判等場景中佔據更有利的地位。
以下是一些歷史上成功運用“樹上開花”之計的經典案例:
古代案例
- 張飛長坂坡退敵:三國時期,劉備在荊州勢孤力弱,曹操領兵南下,劉備率軍民退守江陵。張飛奉命斷後,他手下只有二三十個騎兵。張飛讓士兵砍下樹枝綁在馬尾上,在樹林中飛奔揚起塵土,自己則獨自一人立馬橫槍站在當陽橋頭。曹軍見橋東樹林裡塵土飛揚,誤以為有伏兵,不敢輕舉妄動,從而為劉備撤退爭取了寶貴時間。
- 田單火牛陣破燕:戰國時期,燕國攻打齊國,齊國的田單在即墨城中被圍困。田單先是讓城中人每次吃飯時都在庭院中祭祀祖先,引得飛鳥在城上盤旋,燕軍誤以為即墨城中糧食充足士氣大振。隨後又派人散佈謠言,使燕軍割下齊軍俘虜的鼻子、挖了城外齊人的墳墓,激起齊國軍民的義憤。最後,田單把城中的一千多頭牛集中起來,在牛角上綁上尖刀,牛身上披上畫有圖案的紅色衣服,牛尾巴上綁浸了油的麻葦,選五千名精壯士兵跟在牛後。夜晚將牛放出衝向燕軍,燕軍大亂,齊軍乘勝追擊,收復失地。
- 吉第安夜襲米甸人:公元前1245年,以色列民族英雄吉第安率軍遠征時與阿拉伯人的米甸人軍隊遭遇,處於下風。吉第安選出300名精銳士兵,命他們每人攜帶一支火炬和一個喇叭,趁夜襲擾對方營寨。米甸人被驚醒後,看到周圍全是星星點點的火炬,以為對方大股援軍趕到,驚慌失措之下自相踐踏,望風而逃,吉第安乘勢指揮部隊全面出擊,大敗米甸人 。
近現代案例
- 博克施道夫戰役:1762年,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在博克施道夫戰役中,厚賄俄軍指揮官,使得本來要回國的俄軍跟隨普軍到了戰場。腓特烈二世利用一動不動的俄軍成功牽制了奧軍的兵力,讓奧軍司令官道恩產生誤判並主動撤出了戰場,普魯士最終取得勝利 。
- 華野萊蕪戰役:1947年2月,國民黨軍對山東解放區實施“重點進攻”。南線敵軍重兵壓境且不上當,北線李仙洲兵團孤軍深入。華野副司令員粟裕運用“樹上開花”之計,命2縱、3縱偽裝成主力在南線與敵人進行“決戰”,大造聲勢,其餘部隊隱蔽北上。同時,地方部隊在兗州以西的運河上架橋,在黃河邊大張旗鼓地找船,迷惑敵人。國民黨軍佔領臨沂後還稱“魯南大捷”,殊不知華野主力已在萊蕪為李仙洲布好了口袋,3天之內殲敵5.6萬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