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東擊西是三十六計中的一計,屬於勝戰計。

其核心意思是造成要攻打東邊的聲勢,實際上卻攻打西邊。這是一種製造假象使對方產生錯覺,進而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的策略。

例如,在軍事上,軍隊可以在一個方向大張旗鼓地進行佯攻,像多佈置旗幟、讓士兵大聲喧譁、頻繁調動軍隊等,吸引敵軍的注意力。而真正的攻擊力量則悄悄部署在另一個方向,當敵軍被佯攻吸引時,在敵軍防守薄弱的地方發起真正的進攻,從而取得勝利。在商業競爭等其他領域也可以使用,比如企業放出要在某個產品領域大力擴張的訊息(聲東),實際卻在另一個有潛力的產品市場發力(擊西),讓競爭對手措手不及。

以下是一些使用聲東擊西計策並取得成功的歷史戰役:

白馬之戰

東漢末年,曹操與袁紹對峙,袁紹派顏良攻打白馬。曹操採納荀攸計策,佯裝渡河攻擊袁紹後方,袁紹分兵截擊,曹操則率軍奇襲白馬,斬殺顏良,解了白馬之圍.

井陘之戰

公元前204年,韓信攻打趙國,先讓主力在距井陘口數十里處駐紮,派間諜和騎兵虛假攻擊騷擾,使趙軍誤認漢軍主攻方向在平坦處,趙王歇在錯誤方向佈防。韓信趁機迂迴至趙軍背後突襲,趙軍潰敗.

赤壁之戰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孫權與劉備結盟抗曹。周瑜以黃蓋詐降,佯裝從東面攻擊,曹操被迷惑,放鬆對南方戒備,聯軍最終利用東南風,火燒曹軍戰船,大敗曹軍.

平型關大捷

1937年9月,八路軍115師師長林彪在平型關戰役中,將部隊分成兩路,一路假裝進攻日軍右翼,一路繞到日軍左翼,成功伏擊日軍運輸車隊,取得勝利.

李牧智破秦軍

戰國時期,李牧為抗擊秦軍,命令部隊在邊境製造火光和噪音,佯裝大規模進攻,吸引秦軍主力。同時,派精銳部隊繞到秦軍後方,襲擊其糧草營地,燒燬糧草,破壞後勤補給線,待秦軍大亂,趙軍趁勢進攻,秦軍撤退.

在現代商戰中,也有許多聲東擊西的成功案例。

例如,一家電子產品公司A,對外宣稱將大力投入研發和推廣高階膝上型電腦(聲東)。競爭對手紛紛將注意力集中在膝上型電腦市場,並開始加大在該領域的投入。然而,A公司實際上暗中調動資源,集中精力最佳化其平板電腦生產線,並大力開展平板電腦的營銷活動(擊西)。當競爭對手反應過來時,A公司已經憑藉平板電腦搶佔了大量市場份額。

還有,某連鎖餐飲企業b,放出訊息說要在城市東部開設多家大型旗艦店(聲東)。這使得競爭對手在東部區域加緊尋找店鋪、籌備應對策略。但b企業卻悄悄在城市西部佈局了一系列小型、便捷的社群店(擊西)。這些社群店因貼近消費者,迅速積累了人氣,為企業帶來了可觀的收益。

在現代商戰中運用聲東擊西策略,有以下注意事項。

首先是資訊保密。如果“聲東”的意圖被對手輕易識破,或者“擊西”的真實動向提前暴露,那麼這個策略就會失敗。所以要嚴格控制內部資訊流通,防止商業機密洩露。

其次是要把握好節奏。“聲東”的行動要足夠逼真,才能有效吸引對手的注意力,但又不能過於投入,以免造成資源浪費或來不及轉換到“擊西”的行動上。比如佯攻的營銷活動不能太過頭,讓自己難以收場。

另外,需要對市場和競爭對手有深入的瞭解。要清楚競爭對手可能的反應,準確判斷在何處“擊西”會取得最好的效果。否則,即使成功轉移了對手的注意力,也可能因為選錯了進攻方向而達不到預期目的。

以下是一個在現代商戰中聲東擊西策略的實施方案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