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過程中,質量會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e = c2完全轉化為能量。這種能量釋放的效率極高,相比傳統的化學反應(如燃燒),湮滅反應釋放的能量要巨大得多。

在宇宙中,反物質的存在量相對正常物質來說非常稀少。科學家認為,在宇宙誕生的早期,應該產生了幾乎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但目前物質佔據了主導地位。一些理論推測,可能存在某種未知的機制導致物質和反物質在數量上出現了不對稱。

科學家們透過大型粒子加速器來製造和研究反物質。由於反物質很難長時間儲存,因為它一旦接觸到正常物質就會湮滅,所以研究反物質的儲存和利用技術也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課題。在醫療領域,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就利用了反物質(正電子)來幫助醫生診斷疾病,這是反物質在實際應用中的一個成功範例。在能源領域,反物質因其蘊含的巨大能量而被視為一種極具潛力的未來能源,但目前還面臨著生產、儲存等諸多難以逾越的技術難題。

,!

人類目前對反物質的瞭解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定義與特性:反物質是正常物質的反狀態,由反粒子構成。反粒子與對應的普通粒子質量相同,但電荷、自旋和量子數等基本屬性相反。如電子的反粒子是帶正電的正電子,質子的反粒子是帶負電的反質子。反物質與物質相遇會發生湮滅,釋放出高能光子或其他能量較低的正反粒子對及巨大能量。

- 發現歷程:1928年,保羅·狄拉克的電子量子理論方程式預言了反粒子的存在;1932年,卡爾·安德森發現正電子,這是人類首次在實驗中觀測到反物質;1955年,埃米利奧·塞格雷和歐文·張伯倫證實了反質子的存在;1995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製備出第一個人造反原子——反氫原子。

- 來源:自然界中,元素衰變和宇宙射線能產生少量反物質,如香蕉中的鉀-40衰變會釋放正電子,人體也因含鉀-40會釋放正電子。此外,粒子加速器可產生反粒子,但人工生產反物質的量極少。

- 宇宙中的分佈:理論上宇宙大爆炸應產生等量物質和反物質,但如今宇宙幾乎完全由普通物質組成,反物質極其稀少。可能原因包括早期宇宙的“對稱性破缺”使物質產生機率略大,反物質在與物質的碰撞中幾乎被完全湮滅;也可能存在反星系,但因距離遙遠或數量稀少難以被探測到;還有觀點認為反物質可能被黑洞吞噬,但尚無確鑿證據。

- 應用領域:在醫療上,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利用正電子來幫助診斷疾病;能源方面,反物質與物質湮滅釋放的巨大能量使其具有成為未來高效能源的潛力;軍事領域,反物質理論上可用於製造威力巨大的武器。

- 研究挑戰:反物質生產困難且成本極高,製造1克反物質需耗費大量能量,目前生產效率極低。同時,反物質難以儲存和控制,由於其與物質接觸會湮滅,需要利用磁場和鐳射等技術來操控和約束反物質。

在航天領域,反物質也展現出了獨特的應用前景。理論上,反物質推進系統能夠產生比傳統化學推進劑強大得多的推力,這意味著航天器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達到更高的速度,極大地縮短星際航行的時間。例如,前往火星的旅程可能會從數月縮短至數週,甚至更短,這對於人類探索太陽系乃至更遠的星系具有重大意義。然而,要實現反物質推進,首先要解決反物質的大量生產和安全儲存問題,這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還無法實現。

科學家們還在探索反物質在基礎物理學研究中的更多可能性。透過對反物質與物質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有望揭示宇宙中一些最基本的物理規律,比如電荷共軛-宇稱(cp)對稱性破缺的機制。這種對稱性破缺被認為是物質在宇宙演化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