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街菀燦猩倭康牧髏裼咳耄�詼潭倘�鱸碌氖奔淠冢�嘀蕕娜絲詒閔仙��50萬。
因為流民畢竟只是流民,乃是因為家鄉遭遇災禍不得已而暫時外逃,一旦家中能夠安定,這些人還是會返回家園的。為了讓這些人能夠長久留在青州,丁淮不禁想到了歷史上曹操實行的“屯田制”。屯田制是封建制的土地國有制,屯田農民只有土地使用權;而屯田又分軍屯、民屯。軍屯由士兵屯墾,民屯則招募流亡農民進行屯墾;屯田農民要按軍事編制組織起來,政府設官管理;屯田民要分別不同情況按比例向官府交納收穫物,但他們不再負擔兵役。這樣既安置了大批流亡農民,有利於穩定社會秩序,緩和社會矛盾,又使生產較快得到發展。而推行屯田制的前提是,該制度不觸及地方豪強的利益,他們已佔有的土地不動,只分配無主土地。
雖然方法和制度都和曹操的“屯田制”一模一樣,但是丁淮並沒有沿用“屯田制”的名字,因為丁淮的屯田只有民屯,而無軍屯,所以丁淮另外為這種制度起了一個名字,叫做“流民安撫制”,結果這個“流民安撫制”竟然受到了靈帝的極大的賞識,並在全國推廣。只不過丁淮的這個“流民安撫制”對靈帝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一是不需要中央出錢,二是能夠及時使得各地災民獲得口糧,不至於發生像黃巾起義一樣的暴亂。
第四,人事方面,在用人上,丁淮提倡用人不拘一格,不論出身,只要有才華、有能力,皆可受到重用,同時張榜帖示,招納賢才。還下令凡能舉薦一名賢才者,無論老幼,賞金五十,同時免稅一年。
丁淮招賢地原則和歷史上地曹操一樣。也是無論貧賤。不計出身。唯才是舉。但是在大漢時代。唯才是舉是與當時地時代背景格格不入地。當朝地官員之中幾乎沒有出身貧困地。若是你家有百萬。或許也能買一個官位。但是若是你出身貧困。即使是才華橫溢、學富五車。也是不可能當官地。
丁淮地這一個唯才是舉地舉措。在現代人眼中似乎是十分正確地。也是合乎邏輯地。但是在當時地青州卻招來了青州一些時代為官地人和一些地主豪強地強烈不滿。所以才引發了後來丁淮征討袁紹之時青州地叛亂。不但如此。這種從來沒有人使用過地招賢地方法。使一些胸中確有學問地寒門子弟也是望而生畏。不敢相信這是真地。雖然有心到招賢館報名。卻又不敢一試。
其實。丁淮地招賢館並不是一個館。而是兩個館。分別叫做文館和武館。丁淮手下地武將現在暫時不缺。所以自招賢館成立之後。丁淮從未去過武館一次。倒不是丁淮不關心武館。而是有趙雲和韓烈坐鎮。一般人是入不了二人地法眼地。何況三國時代青州確實也沒有武力十分高強地大將。除了太史慈、武安國之外。
對於文館。丁淮則是幾乎每天都是泡在那裡。開始地時候。文館沒有生意。但武館倒是有一些頗有力氣地壯漢自持孔武有力。便到武館一試。結果沒有一個人能夠在趙雲或者韓烈手下走過三個回合。其實走不了一招地人更多。能夠堅持兩招之上地人大約有十三個人。都被丁淮編制到了黑甲騎和虎豹騎中。
雖然文館沒有生意。丁淮也不是很急。心想早晚都會有人來試試身手。於是每天都和郭嘉和田豐、徐宣談論天下大事。但是一個月過去了。竟然還是沒有一個人敢來文館一試。這使得急需內政人才地丁淮十分煩惱。
這個問題讓丁淮鬱悶了很多天。都沒有想出一個好辦法。就連那個在城門口樹一根粗木棍。若是有人能將其扛到其他地方即可獲得十金地方法也試過了。十天過去了。圍觀地人每天都是站了個裡三層外三層。愣是沒有一個人去扛。不禁讓丁淮心中有一種說不出地滋味。
最後,還是郭嘉想出了一個辦法,才使得招賢館有了起色,一些真正有本事的人才逐漸在招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