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戰爭,都是要以經濟為基礎,沒有良好的經濟基礎,戰爭就絕不會勝利。

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戰爭的很多地方都需要錢,士兵要有軍餉,陣亡將士的撫卹需要錢,盔甲兵器需要錢,馬匹需要錢,糧草需要錢,佔領一個州郡之後需要金錢來恢復當地的經濟。所以,沒有強大的經濟基礎,打到最後,甚至會連糧草都弄不上,士兵都沒有飯吃,還打什麼仗。

由於丁淮在來到三國之前是學歷史的,對於其他的一些東西都不太懂,然而有兩種事物,丁淮還是很清楚其中的原理和製作工藝的,那就是紙和啤酒。丁淮在前世當導遊之前,曾經在造紙廠和啤酒廠打過零工,對於丁淮這樣的高才生,學會這些東西是不太難的。

紙是用以書寫、印刷、繪畫或包裝等的片狀纖維製品。一般由經過製漿處理的植物纖維的水懸浮液,在網上交錯的組合,初步脫水,再經壓縮、烘乾而成。根據考古發現,西漢時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我國已經有了麻質纖維紙。質在粗糙,且數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東漢和帝時期,公元105年,蔡倫在東漢京師洛陽總結前人經驗,改進了造紙術,以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為原料造紙。大大提高了紙張的質量的生產效率,擴大了紙的原料來源,降低了紙的成本,為紙張取代竹帛開闢了的前景,為文化的傳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但是,雖然得到蔡倫的改進,東漢的紙張仍然是表面粗糙,並且紙張較厚,紙張的均勻度還是不太理想,並且製造起來相當麻煩,致使紙張的價格仍然高居不下,只能成為一些官員富商和地主豪強的專用,一般老百姓還是買不起。

啤酒在東漢時期當然是沒有的產品了,不但是中國沒有,恐怕整個地球上也不會有,因為這時候發明啤酒的人還沒有出生,所以丁淮便取代了這個人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生產啤酒的人,而且這個啤酒是必須要生產的,因為當日在朝堂上丁淮親口向靈帝保證了的。

啤酒生產過程主要分為:制麥、糖化、發酵、罐裝四個部分。對於制麥、糖化、發酵三個過程,實現起來雖然沒有現代那麼方便,但是在經過丁淮的努力下,還是能夠實現的,但是對於罐裝,丁淮確實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因為漢末還沒有出現玻璃,而啤酒最大的缺點就是如果密封不好,時間久了會變味。

因此。在丁淮地啤酒能夠向外推出之前最先喝到地人也只有個八人而已。分別是丁淮、閻圃、高順、龐德、成廉、徐榮、馬鈞、鄭渾。

馬鈞是中國古代較早地機械發明家。字德衡。扶風(今陝西扶風)人。少年時代家境貧寒。生活很苦。無錢讀書。就刻苦自學。並且深入實際。尋求知識。馬鈞對機械方面興趣很濃。又善於鑽研。終於取得了許多成就。成為我國古代有代表性地發明家。馬鈞一生僅做過小官。政治上無大建樹。惟有他地發明創造。對生產發展和人類文明作出了貢獻。現在能夠知道馬鈞地能力地人也只有丁淮了。畢竟馬鈞在這個時候還不是很有名氣。所以丁淮便派人從扶風將馬鈞招了過來。

對於啤酒不能進行罐裝。就連馬鈞也是束手無策。丁淮只能是失望地將此暫時放一放了。但是。這也不能影響丁淮出售啤酒。一旦啤酒能夠被這個時代地人接受。必然會有大量地人來漢中買酒。買了酒就要想辦法帶回去。說不定在這些人中能夠找到罐裝地辦法也不一定。

漢朝時候釀地酒。酒精度不高。也就是相當於二十度左右。人們飲酒。一般都是以石、鬥計量。所以。對於酒精度更低一些地啤酒。漢中郡地老百姓很快就接受了。除了喝第一口地時候感覺到有點苦澀之外。啤酒喝起來簡直是太爽了。很快在漢中之地。其他地酒便賣不出去了。所有地酒店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