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殺毛文龍,崇禎都沒說話!”
“他嘴上不說,心裡也是這樣想的嗎?我聽說崇禎這個人猜忌心相當重,就算他嘴上不說,心中對袁崇煥也必定有所猜疑了吧。其實他的性格蠻像曹孟德的,不是嗎?”
‘像曹孟德’,這句話就有如一道亮光,直射進了皇太極的心中,登時令他茅塞頓開。他想起了《三國演義》中周瑜騙蔣幹的故事,決定依樣畫葫蘆,以‘反間計’除掉袁崇煥。
幾天後,皇太極派人捉到了兩個太監,是崇禎皇帝身旁的紅人,讓他們在無意中聽到‘袁崇煥與後金勾結的事實’,然後再讓他們輕鬆地逃回北京。
如他所料,太監就像蔣幹一樣,趕緊將這個‘天大的秘密’送回到了明朝朝廷。那崇禎皇帝本就因袁崇煥擅殺毛文龍一事,心中不爽,儼然成了曹孟德在世,再加上朝中一些妒忌袁崇煥的大臣們煽風點火。袁崇煥很快就被以‘賣國’的罪名處死。可憐那袁崇煥一心為國,最後竟然落得一個屍骨無存的下場。而崇禎皇帝的舉動無疑自毀長城,令皇太極大大鬆了口氣,對蘇婷也更加看重和寵愛了。
………
再有一章,宸妃就要出場啦,如果看到我把她寫的很壞,各位表罵我,受《孝莊秘史》的毒害太深啦!
稱帝
公元1635年,皇太極派遣多爾袞招降林丹汗殘部,並將自己的次女下嫁給林丹汗的兒子額哲,並納娶林丹汗的妻子竇土門以及囊囊太后為自己的妃子,同時命阿敏的弟弟濟爾哈郎娶林丹汗的另一位妻子蘇泰太后,自己的長子豪格以及次子阿巴泰迎娶林丹汗的兩位側福晉。這樣一來,林丹汗與後金構成了緊密的聯姻關係。
皇太極對其他前來歸附的蒙古各部“懷之以德”,這些舉措起到了巨大的成功。不久,漠南蒙古十六個部四十九個封建領主,一起尊奉皇太極為可汗,整個漠南均臣屬皇太極。
在皇太極的指令下,在新編組的蒙古騎兵中猞蒙古都統八旗各一,下設副都統參領各二。由此,在滿洲八旗的基礎上,蒙古八旗也成為了正規組織融入國家制度當中。
1635年八月,多爾袞率領軍兵返回,並呈上傳國玉璽。不久之後,皇太極又得到了元朝的傳國玉璽,這意味著他可以自稱成吉思汗及元朝皇帝的繼承者了。
公元1636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極在新建皇宮崇仁殿舉行,接受“寬溫仁聖皇帝”的尊號,建國號為‘大清’改元為崇德元年。
黎明時分,皇太極率諸貝勒滿洲、蒙古、漢官出德勝門,到壇前,進行隆重的祭拜天地的儀式。緊接著,釋出上諭,正式稱帝,並將次諭傳至四海。
同時他還分封了諸兄弟子侄:和碩兄禮親王代善、睿親王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鄭親王濟爾哈朗、成親王嶽託、肅親王豪格、武英郡王阿濟格、饒餘貝勒阿巴泰等,並命各兼理六部部務。此後,又對百官群臣做了重新調整。
據說,皇太極之所以定國號為“大清”,是受了漢人五行說的影響。
皇太極所定的年號“崇德”也是針對明朝的“崇禎”年號,在字義上,“崇尚道德”自然比“崇尚禎祥”要高明許多。
總之,無論是國號還是年號,無一不透露出皇太極的雄心壯志,同時也顯現出他對漢文化的重視。
崇德三年(1638年),皇太極見滿族人紛紛仿效漢人,穿起漢人服裝,有的甚至解了辮子,而滿族婦女也開始學漢人纏上小腳。
“皇上,您今天臉色又不好了!”蘇婷宮內,蘇婷注視著臉色陰沉的皇太極。
“玉兒,你說說看,那些大臣們竟然學漢人束髮,婦女也開始纏小腳,這樣下去,還得了。”
纏小腳,蘇婷吃了一驚,在她的印象裡,纏足是中國封建社會千百年來的惡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