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平時用於維繫和靖安還好,一兩場大規模的戰鬥也可以適應,但這一次他們面對的卻是盟軍的全面反攻。
若是說西線。一直在冬季戰爭中主力偏向了西線的德國人還能稍稍佔優,但東線上,蘇俄人出動的250萬大軍掀起的潮湧足以淹沒德國人的前線陣地。
德國人在東線兵力在43年初的時候,也就不過250萬左右。再加上150萬的附從軍,總數達到了400萬。
但這是整個東線。德軍在各地的駐軍和附屬人員先佔去了一半。
殺向高加索等地的軍隊又去掉了50萬。能面對蘇俄人的進攻的前線軍隊,還不足150萬,其中核心的德軍還不足百萬。
而蘇俄人的那250萬是硬砸在前線的進攻部隊,那些防守高加索的,以及在後方的後勤部隊,甚至那些佔領地區的騷擾遊擊武裝都不包括在內。
若是100個德軍面對250個蘇軍。德國人有把握取勝。
1萬德軍對抗對抗2。5萬個蘇軍,德國人敢打全殲。
但100萬或者150萬對250萬,這樣的差距已經不是靠精銳能輕易獲得整體優勢的了。
當數量達到了一定程度後,就開始引起質變了。
況且經過了戰火洗禮,生死淘汰後剩下的蘇俄軍隊也已經不是當初那支憑著一時腦熱,只會喊著口號衝鋒的炮灰軍隊了。大量的蘇俄百戰老兵已經支撐起了蘇軍的強大。
蘇俄人也汲取了上一次斯大林格勒的教訓,那一場大戰,雖然蘇俄也投入了190萬人。但在狹窄的斯大林格勒地區,反而不如精銳的德軍更適合。一批批的投入反而弄成了添油戰術,最終導致了整個戰局的失利。而這一次。蘇俄人在漫長的三千多公里的戰線上同時爆發出了250萬軍隊的威力,打得德軍顧頭不顧尾。
這麼龐大的計劃,要說德國人毫無察覺也不現實。只是盟軍在西線的一系列行動也牽扯了他們的不少精力。
到處起烽煙,讓德國人真的有些手忙腳亂。
不過,德軍不愧是有鋼鐵精神的隊伍,在如此局勢下,依舊守住了盟軍的第一波進攻。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止德國人手不足的問題開始突顯,另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也暴露了出來。
德軍的後勤無法同時供應那麼漫長的補給線。
之前,德國人即使兩線同時作戰。在進行一些大規模戰役的時候,都是儘量錯開時間,讓後勤部隊有所傾斜。
但這一次是英美蘇首次聯合的大規模行動,即使在前世都是罕見的。只有遭遇連連打擊的蘇俄人首先妥協後,才有了這一次的集體行動。
一起向德國人發難也就意味著德國人避無可避,兩邊都是重點。
即使在東線。蘇俄三條戰線一起進攻,也不存在佯攻,主次之分。
經歷了一個冬天的消耗和後勤補給線的困擾,在東線的德國物資儲備存貨也不多了。
處處告急下,一直不算多麼強壯的德國後勤即使有三頭六臂也忙不過來了。
缺油少彈下,即使鋼鐵打造的軍隊也只能歇菜。
高爾基城一線的德軍陣線本來就因為拖長了補給線,而有些力衰,此時在蘇軍的猛烈反撲下,首先出現了動搖。
“再投入50萬軍隊!”朱可夫毫不猶豫的把後方補充上來的30萬預備役投到了這個防線。
250萬大軍只是開始,除了防備華夏的170萬軍隊和高加索地區的50萬軍隊外,軍隊規模已經擴充到了800多萬的蘇軍,這一次在後方還準備了150萬的預備役,隨時來支援補充。
國家徵兵令還是彙集新兵,只要英美的援助到位,他們很快又能湊齊一百萬軍隊投入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