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翁婿(第1/2頁)
章節報錯
書房內,突然變的安靜起來,氣氛也變的緊張起來。
李洪熙低頭沉思,對於喬暉的勸誡,他明白喬暉的良苦用心,可是李家不可能就此罷休。
淮王之心昭然若揭,而昭帝的身體又是每況愈下,朝堂之上又變的昏暗不明,一時間,蕭明軒竟然無人可用。
若是,此時沒有他李洪熙的幫扶,按照現在的情況,韓王蜀王控制京畿大營,而淮王控制禁軍。
若是他們幾人聯合在一起,哪怕是昭帝傳位於蕭明軒,又能如何?
不過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而李洪熙和蕭明軒都不是坐以待斃的人,早做準備,以防萬一。
“唉。”李洪熙沉思良久看著喬文淵和喬暉都看著自己不由嘆氣。
“李家捲入過深,早已沒有迴轉的餘地,縱然有,我也不會坐視不理。
自古以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我李家世代身受皇恩浩蕩,若因蕭牆之爭而引起烽火四起,百姓流離失所,我等豈不是有違臣綱。”李洪熙沉思良久才緩緩說道。
其實,李洪熙有很多話想說,可是看著他們二人,李洪熙實在不知如何說起。
畢竟,他們是都是喬昭的血脈親人,若李洪熙以爾等深受儒學薰陶,食大乾之俸祿,怎可說出如此目無君上的話。
若其他臣子這般說,也就無所謂了,可,你喬文淵可是禮部尚書啊,代表大乾的禮節,太孫蕭明軒是昭帝親封的嫡孫,是大乾的儲君。
淮王動了奪嫡的心思,別人能忍,你堂堂禮部尚書,不上表,不彈劾,當真是尸位素餐之輩。
喬暉說的委婉嗎?在李洪熙看來一點都不委婉,甚至幾乎就明牌勸李洪熙莫要管皇家之事。
渡河而死,將公奈何?不就是說你李洪熙若不聽勸,繼續執迷不悟,會死在河中嗎?
縱然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皇家奪嫡之事,如天上繁星不勝其數。
可是,作為大乾的臣子,就是不彈劾,不上表,儒家學說裡諍臣不應該在私下勸說淮王,兄弟應以和睦,當以社稷為重,方能使大乾千萬年之安穩。
而不是在這裡勸別人不要參與其中?獨善其身?
李洪熙面色難看,大乾朝堂竟然已經到了如此地步了嗎?
那些應該銘記於心的君臣朝綱,如今竟然如此的令人窒息?
自古以來都是這般嗎?奪嫡之事,禍起蕭牆,一個不小心大乾基業毀於一旦,可是在朝臣眼裡彷彿就是平常事一般。
而且有些臣子紛紛不急於表態,等待時機好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
而在李洪熙看來,他們心肺都爛掉了,腐壞了。
因為他們都忘記了,蕭明軒已經做了十幾年的大乾儲君。
喬文淵看著李洪熙面色難看,不由的暗想,他的這個姑爺還不明白,如今李家淪落如此不就是因為他在這場旋渦之中牽扯過深而導致的嗎?
縱然他和太孫殿下關係密切,可是現在大乾的掌權者是昭帝,而不是太孫。
偌大的恭廉郡王府,是李家兩代家主,一個公主以身殉國才換來的,如今成了這般境地。
真的值得嗎?
李洪熙沒有了長輩,可是他喬文淵是他的岳丈啊,他想要告訴李洪熙現在朝堂局勢風雲變幻。
而且喬文淵從目前形勢上分析,昭帝已然有了另立之心,從韓王和蜀王掌握了京畿大營,淮王控制了禁軍,卻罷免了太孫蕭明軒最最鐵桿的支持者李洪熙。
就能看出來,昭帝對這個太孫彷彿已經有些不是很滿意了。
所以,你李洪熙,不能在執迷不悟了。
不然,李家真的徹底完了!
“洪熙,你現在依然脫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