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裡的房屋大多是用叢林中的木材搭建而成的。房屋的結構簡單卻很穩固,屋頂是用寬大的樹葉層層覆蓋,既能防雨又能起到一定的隔熱作用。房屋的牆壁上常常掛著一些用獸骨和羽毛製作的裝飾品,這些裝飾品記錄著部落勇士狩獵的成果。部落裡的人們與叢林和諧共生,他們熟知叢林的每一個角落,知道哪些植物可以治病,哪些動物需要敬畏。

這個部落與中原的關係和諧且充滿生機。中原的叢林農耕技術被部落的居民學習,他們開始在叢林的邊緣開墾出小塊的農田,種植一些適合的農作物。西域的叢林狩獵技巧被中原的獵人借鑑,豐富了他們的狩獵經驗。部落裡的建築融合了中原的榫卯結構和西域的樹屋風格,使房屋既美觀又實用。

曲小寶和紫煙打算傳播中原的書法文化中的行書藝術和民間的核雕藝術。曲小寶在叢林中的一片空地上擺好筆墨紙硯,開始書寫行書。他的字行雲流水般灑脫,筆畫之間的呼應與連貫彷彿是叢林中靈動的生物在跳躍。“行書是中原書法藝術中極具靈動性的一種,它能很好地表達書寫者的情感與心境。”

紫煙則拿出核桃和雕刻工具,開始展示核雕藝術。她的刻刀在小小的核桃上精細地雕琢著,不一會兒,一個精巧的核雕作品就呈現出來,那是一隻在叢林中棲息的孔雀,孔雀的羽毛、神態都被刻畫得細緻入微。“核雕藝術是中原民間藝術的精湛技藝,用小小的核桃就能創造出微觀的奇妙世界。”

部落裡的人們被吸引過來。年輕的文人們圍在曲小寶身邊,眼睛緊緊盯著他的筆尖,被行書的自由奔放所吸引,他們模仿著曲小寶的筆法,在樹皮上練習起來。手藝精湛的工匠們則圍在紫煙身邊,對核雕藝術充滿了欽佩,他們仔細研究著紫煙的刀法,想要學習這門技藝。

然而,一個叫阿木·本·庫瑪的傳統叢林居民出現了。他認為行書這種書法對於以叢林生活為生的部落來說沒有實際價值,核雕雖然精美,但在叢林中核桃容易被蟲蛀,而且製作核雕需要高度的專注,這會影響到叢林裡的勞作。於是,在一個叢林被晨霧瀰漫得宛如仙境的清晨,他帶著幾個幫手綁架了曲小寶和紫煙。

他們被帶到了叢林深處的一個廢棄的樹屋裡。樹屋裡瀰漫著一股陳舊的木材腐朽的氣味,角落裡堆滿了破損的狩獵工具和破舊的藤編器具。曲小寶和紫煙被綁在樹屋的柱子上,周圍昏暗的光線和悶熱潮溼的環境讓他們感到很不自在。

阿木·本·庫瑪對著他們說:“你們不要把這些中原文化帶到我們部落裡來,我們要專注於叢林的生存和我們的傳統生活,不需要這些東西。”曲小寶耐心地解釋:“行書可以提升文化修養,核雕能讓生活更加精緻。”紫煙也說:“我們是為了促進兩地的文化交流,讓大家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但阿木·本·庫瑪根本不聽,他固執地堅持自己的想法。

部落裡有一個年輕的叢林探險家拉吉,他對曲小寶和紫煙帶來的中原文化很感興趣。當他發現兩人失蹤後,憑藉著對叢林環境的熟悉,在廢棄樹屋裡找到了他們。他跑回部落叫來一些強壯的叢林居民,衝進樹屋,與阿木·本·庫瑪的人展開了激烈的搏鬥,最終解救了曲小寶和紫煙。

曲小寶和紫煙繼續在部落裡傳播中原文化。行書在部落裡逐漸被一些有文化追求的人所接受,他們在叢林中的木屋書房裡練習行書,感受著這種書法的靈動之美。核雕藝術也在工匠們中間流行起來,他們尋找那些質地堅硬、紋理美觀的核桃,經過特殊處理後進行核雕創作,雕出的作品被用來裝飾房屋或者作為禮物贈送。

他們又朝著一片有著古老遺蹟的部落前行。那古老遺蹟靜靜地坐落在一片開闊的平原上,巨大的石柱林立,石柱上刻滿了神秘的符號和圖案。這些石柱有的已經斷裂,橫躺在地上,有的依然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