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祥和的部落生活三(第1/3頁)
章節報錯
紫煙則拿出麵糰和工具,開始展示麵塑藝術。她的手指在麵糰上靈活地捏、搓、揉,很快,一個火山口冒煙的麵塑就出現在大家眼前。火山的形狀、冒煙的狀態都被刻畫得十分逼真。“麵塑藝術是中原民間藝術的生動表達,用麵糰就能塑造出這神秘火山的模樣。”
部落裡的人們被吸引過來。部落裡的長者們圍在曲小寶身邊,他們對隸書這種古老而端莊的書法藝術充滿了敬意,仔細品味著每一個筆畫的韻味和形態。婦女們和孩子們則圍在紫煙身邊,對面塑藝術充滿了喜愛,她們仔細觀察紫煙的手法,還不時地伸手去觸控那些可愛的麵塑作品,眼中滿是新奇與興奮。
在這個火山部落,每到火山休眠期的末尾,部落裡會舉行火山祈福儀式。人們會穿上用火山花染成的紅色服飾,這種紅色象徵著火山的力量與生機。他們手持用火山榕樹枝做成的法杖,沿著火山腳下的特定路線緩緩前行。火山口冒出的青煙在此時彷彿也變得更加神秘,像是神靈在注視著他們。部落的祭司走在最前面,口中唸唸有詞,祈求火山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繼續保持平靜,保佑部落平安。年輕的男女們跟在後面,唱著古老的歌謠,歌聲在火山腳下回蕩,傳遞著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期許。
曲小寶和紫煙在這個部落裡停留了一段時間,看到隸書藝術和麵塑藝術在這裡得到了很好的傳播。之後,他們又朝著一片有著茂密紅樹林的部落走去。
這片紅樹林生長在海邊的溼地之中,紅樹林的樹根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像無數隻手臂緊緊抓住腳下的淤泥。它們的樹幹並不粗壯,但卻堅韌無比,樹皮呈現出一種深褐色,上面佈滿了歲月的痕跡。紅樹林的枝葉茂密,在海風中輕輕搖曳,形成了一片獨特的綠色海洋。
紅樹林的溼地裡生活著各種各樣的生物。招潮蟹在泥灘上橫行霸道,它們的大鉗子一左一右,顏色鮮豔,像是揮舞著的武器。彈塗魚在樹根間跳躍,它們的身體靈活,能夠短暫地離開水面,在樹幹上爬行。還有各種貝類和螺類,它們隱藏在樹根和淤泥之中,等待著潮水的漲落。
在紅樹林的邊緣,是一片淺海。海水清澈見底,能看到海底的珊瑚礁。珊瑚礁色彩斑斕,形狀各異,有的像盛開的花朵,有的像鹿角。一群群小魚穿梭在珊瑚礁之間,它們的顏色絢麗多彩,與珊瑚礁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美麗的海底畫卷。
部落裡的房屋大多是用紅樹林的木材和海邊的蘆葦建造而成。房屋的結構獨特,為了適應溼地的環境,房屋大多是高腳屋的形式。柱子深深地插入泥土之中,支撐著整個房屋。屋頂是用蘆葦編織而成的,既輕便又能防雨。部落裡的人們以在紅樹林中採集貝類、捕魚和在溼地邊緣種植少量耐鹽作物為生。他們對紅樹林充滿了感激之情,認為紅樹林是他們的保護神,為他們提供了食物、住所和抵禦海浪的屏障。
這個部落與中原的關係和諧且充滿共生性的交流。中原的溼地保護技術被部落的居民學習,使得紅樹林溼地得到更好的維護。西域的紅樹林生態利用經驗被中原的生態學家借鑑,用於開發中原的溼地資源。部落裡的建築融合了中原的防潮防蟲設計和西域的本土材料利用工藝,使房屋更加舒適。
曲小寶和紫煙打算傳播中原的戲曲文化中的黃梅戲和民間的糖畫藝術。曲小寶在紅樹林邊的一片空地上搭起戲臺,開始表演黃梅戲。他那婉轉悠揚的唱腔在紅樹林中迴盪,黃梅戲獨特的腔調充滿了江南水鄉的柔美,與紅樹林的寧靜相得益彰。“黃梅戲是中原戲曲文化中的清新之音,它就像紅樹林中的微風,輕柔地吹拂著人們的心田。”
紫煙則拿出糖稀和工具,開始展示糖畫藝術。她的手熟練地揮動著糖稀,不一會兒,一隻栩栩如生的彈塗魚糖畫就出現在大家眼前。彈塗魚的眼睛、魚鰭和尾巴都被刻畫得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