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康對著楊蔓點頭:“你沒問題的。”

楊蔓說:“就是有問題,我到這兒來只會做編輯,畢業後也只做過編輯,讓我刪改稿子、做標題、劃版,都沒問題,可讓我一下子就要寫成一篇觀察報道,我真不知怎麼寫呢。還有兩天就得交稿了,怎麼辦啊?”

老康說:“咱報社裡的許多記者平時又不想事兒,又不努力,還不都能寫點文章。這也就是個熟能生巧的事。這完全可以依樣畫葫蘆嘛。你把我們報社這一年的好稿找出來參考一下,看一下類似的稿子是怎麼寫的。”說著,老康就開啟檔案櫃,找出了報社每月的好稿評比結果通知。

老康拿出裝訂得整整齊齊的一本,翻開給楊蔓看。

楊蔓認真看著,每月都評了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有時還有特等獎。老康給楊蔓解釋,說,特等獎一般是有特殊貢獻的,比如抗洪搶險的報道啊,一等獎多半是配合市上的宣傳配合得很好,受了表揚的稿子;二等獎多半是社會觀察、經濟觀察這種深度報道;三等獎和優秀獎大約就是前三種內容,但又沒評上的,就會歸到這兩類。所以老康建議楊蔓多看看二等獎的作品。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三章 實習記者楊蔓報道(5)

5

楊蔓仔細查了查,數了數,發現這一年二十來篇二等獎的稿子裡面,有五六篇都是孫淼的。她把這二十來篇的篇名和刊發日期都抄在一個小本子裡,然後就先開始查詢去年的報紙。

楊蔓以前就發現,這報社的文章是有些套路的,跟其他報紙有區別。哪怕是一條訊息,開頭也會說:“昨天早晨,家住和平門的王大媽晨練的時候,發現……”,但你讀下來,可能這是一條關於自來水漲價的訊息,也可能是公安局發還被盜腳踏車的訊息,還可能是春運提前的訊息。新聞的內容,多半跟這位王大媽沒什麼關係。但這樣一來,就顯得很親切,很貼近百姓。這就跟北京的很多更大的報紙拉開了距離,顯得有人情味,這也是報社一直沾沾自喜的地方。

這條比較好學,楊蔓也喜歡這一條。因為以前在課本上學習的新聞寫法,實在不好看。後來,她還發現,這一條其實也是跟報社的性格有關係。報社的人,很愛說“我們”什麼什麼的,喜歡裝得很親熱,跟人套近乎。比如,記者打電話給採訪物件,喜歡說:“我們廠裡最近……”或是“我們所裡現在……”,最讓楊蔓心裡笑個不停的是,一個記者給公安局打電話,問一個案子的時候,說:“我們犯罪嫌疑人……”

楊蔓仔細地看了孫淼去年獲獎的報道,他的開頭就比較靈活多樣一些,不侷限於王大媽、李大爺的晨練和遛彎,開頭有時開得很大很猛,最厲害的一個,居然是“明朝崇禎坐在什麼殿上……”,最溫柔的也是“公元一九九六年九月五日……”

楊蔓越看得多越糊塗,這孫淼真不好學啊,他怎麼能一下子天,一下子地,這麼氣勢磅礴呢?

楊蔓又翻看了另外的記者的那些二等獎作品,大都海闊天空,左一下右一下,天一句地一句,楊蔓的思路覺得有點跟不上了。

她忽然靈光一現,想著去看三等獎。三等獎裡的一些觀察報道,就比較明白好學了。週末版的一位記者,有好幾篇作品獲了三等獎。楊蔓看到其中有兩篇,都是報道什麼什麼趨勢的,開頭仍是以某某百姓開的頭,中間講述得比較老實明白,有各界說法,專家分析,一、二、三,簡單明白。楊蔓覺得這個可以學,這個好學。

楊蔓就坐在資料室裡寫起來。

雖然沒有專家分析,但是有旅行社的分析和資料,沒有各界說法,但有楊蔓做的參與春節旅行的人的採訪,他們的說法還是比較多樣,最後還有柱形圖和餅形圖,也算是有模有樣。

思路理清楚了,寫起來就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