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王殿下要親自過目。

好吧,朱常瀛承認逼人寫報告這種辦法有點噁心,但有用就對了,這玩意就像學生考試,難道還會因為學生不願就取消考試麼?

話說不懂這些道理難道就不能經商不能賺錢了?

當然能,後世都能何況現在,大字不識的狗大戶多的是,但身為規則制定者就必須要懂,不然怎麼能編訂出一部比較像樣的商律來?

忙忙碌碌,朱老七一忽兒吼這個一忽兒罵那個,考察報告不知撕碎了多少份。

“唐偉業,我問你,去歲蔗糖對外貿易,倭國佔了幾成?”

唐偉業,第一任商曹主事,三十出頭,知行學堂二期學員,最近的日子相當不好過,簡直被罵成了狗,但唐偉業卻甘之如飴,能得瀛王耳提面命,等閒人誰有這個機會?

“回殿下,經幾大市舶司同瀛州海關統計,有三成的蔗糖輸入倭國。”

“你所說的三成,是數量還是金額?”

“呃,是數量。”

“那金額呢?”

“慚愧,微臣不知。”

“我告訴你,銷售佔了三成,但獲利卻佔了四成,說明什麼?”

“說明......說明倭國蔗糖需求旺盛,還可加大輸出。”

“那身為商曹主事,你應該怎麼做?”

“鼓勵甘蔗種植,增加產量。”

“如何鼓勵?”

“......減稅?”

朱常瀛把眼一瞪,“供不應求,你還要減稅?”

唐偉業面帶尷尬,“臣愚鈍,殿下問的急切,臣一時間也只能想到此法。”

朱常瀛嘆了口氣,耐心解釋道,“倭國價高,商賈自然比你我先一步知道,增加產量加大輸出這種事,他們自己就去做了,不需要官府介入。”

唐偉業沉思片刻,恍然道,“誠如殿下所言,瀛州本島、北呂宋、婆羅洲甘蔗種植面積擴張極快,推測今年可增產12%,而廣東、福建部分地區甘蔗種植同樣增長極快。這樣的擴張速度,確實不需要減稅來刺激。”

“那商曹就什麼都不需要做了?”

唐偉業面色發窘,爭辯道,“臣等正在編訂商律,規範契約,使營商更加順暢,避免混亂,殿下也說了,立法才是當務之急。”

“你說的沒有錯,立法固然重要,但其他的事也要做!”

這貨竟然拿自己的話來堵自己,朱常瀛不由更氣了。

“我就問你,蔗糖需求這般大,那白糖呢,會不會更加暢銷?是否可以出臺一項獎勵措施,對那些革新工具提高產量提高品質的人予以獎勵?又或者同農業司商談,如何普及良種,推廣高產品種?

蔗糖只是一個例子,還有茶葉、生絲、瓷器、冶煉、乾果、漁業等等。你要知道,孤設立商曹的目的,除了制定規則執行規則之外,還要想方設法來刺激工商業發展。

什麼是發展?不僅僅是產量擴大,從業人員增多,還包括生產方式的革新,生產工具的改進。”

唐偉業的眼睛亮了,一疊聲的點頭,手中的筆飛快記錄著。

不是他蠢也不是他笨,事實上能坐在朱老七身邊的人就沒有笨蛋,都是精英,只是這個時代對於求新求變還太過陌生,沒有形成理所當然的態度。能認真傾聽朱老七的話並認真思考,這就不易。換做大明朝堂,朱常瀛大機率連試驗的機會都沒有,一個鹽政一個茶政,官府各種插手,搞的那叫一個笑話。

罵過人,朱常瀛心裡舒服多了,眼看天色漸晚,遂揮了揮手,“下衙,明早見。”

一眾人拱手,朱常瀛揹著手施施然向著門外走去。

工作這個事吧,過猶不及,也不能把這幫戳鳥壓迫的太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