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句,但事已至此,他也只得道:“臣無其他意見!”
三司這麼一說,已經是將此案定了性,韓鑛,錢士升瞬時變成了待罪之身。簾後的婉琴似乎並不急於落他們,而是引出了另外一個話題:
“既然三法司如此審定,那麼他們四人就不便再任官職,如何處置待有司寫好奏摺遞交上來再議!只是如今出現空缺,日子久了必不利於朝政。各位有何建議?”
鄭三俊按捺住心中的激動道:“皇后娘娘明鑑,老臣以為可以由朝臣共舉!”
“那好吧,順天知府,諸位大臣以為何人可任?”【歪歪書屋論壇
大臣們對望一陣後,中軍府提督鄭其心出列道:“臣以為巡城御史吳玉可任!”
鄭三俊有些疑惑的掃了眼鄭其心,他舉薦吳玉,難道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嘛?!不過中軍督府管著京畿一帶,跟順天府也會有些關連。這吳玉是第一個炮轟楊延鱗開啟局面,給他個順水人情也不為過!想罷,鄭三俊道:
“老臣也以為吳御史可任!”
其他人都沒有作聲,他們想得更多的是待會舉薦輔會是怎樣。吳玉為人還算正直,又是巡城御史,自然沒必要擋人仕途。
“那就是吳玉吧!”皇后見沒人反對一錘定音。
“微臣吳玉謝恩!”現在是順天知府的吳玉慌忙站了出來,雖然舉止還算從容,但旁人都看得出他內心的激動。有人下自然就有人上,也原本就沒什麼好說的。
皇后又道:“傅山的巡風使乃皇上設立,原非定製,今兒就不議了!刑部左侍郎的空缺,又該何人補上?”
這一次鄭三俊率先話了:“老臣以為太常寺少卿薛國觀可擔當此任,薛大人乃萬曆四十七年進士,曾任刑科都給事中熟悉律法,為人甚正,用為刑部左侍郎可讓人放心!”
鄭三俊提薛國觀,不僅是因為他在這次‘倒韓’中出力,更多的是因為薛國觀一直就跟在鄭三俊的後邊。自從他入內閣,一些奏章建議薛國觀的論調跟他基本一致;上次皇上讓群臣自省,大多數人都向皇上寫了謝罪摺子,只有薛國觀一直跟著自己堅持到了最後。現在有機會,他當然要將提上來引為助臂。
張惟賢出言道:“老臣也舉一人供皇后娘娘參考,現任禮部郎中王洽,萬曆三十二年進士,閹亂時以右僉都御史遭罷,崇禎元年起用,能治廉一方。資格,能力,操守都足以任!”
他們兩位內閣大臣提完,吏部尚書李長庚則提了劉之鳳作為候選;溫體仁似湊熱鬧般的提了王應雄的名字。不過朝堂上呼聲最高的還是薛國觀,因為一來他本身為官還算過得去,二來他是由鄭三俊提名,不少獻媚的人自然會搖旗吶喊;張惟賢雖提了王洽的名,卻並沒有真的跟鄭三俊唱對臺戲,提名之後就再未言語;韓鑛那邊的人雖然想要反對,奈何缺乏了領頭人物,聲勢遠遠不及他們。最後自然是以薛國觀任命為刑部左侍郎而結束。
不過相對於輔而言,其他的都算不得什麼!皇后一說開始推舉輔,下邊的各派朝臣都競相舉薦,當然能被報上名的自然只有現任內閣成員。否則連輔臣都還不是,就想一越成輔,那是痴人說夢。內閣中,戶部推舉了次輔錢龍錫;兵部原有人想舉薦孫承宗的,但考慮身體問題,最後推舉了英國公張惟賢;雖然成基命不在,但吏部仍舊推選了他;刑部的人早早就報上了鄭三俊的名號,剩下的賀逢聖因為資格尚淺,他帶著工部轉而支援次輔錢龍錫。
向來廷推是由九卿及各地方到京督撫參與,當今聖上登基後,覺得廷推人數過少,便改由到場的內閣大臣、六部尚書侍郎、督察院四位左右都御史、五軍督府的五位都督、六位各科都給事、通政司正副使、大理寺正少卿參與廷推,人數可達四十三之多。
從開始的推舉來看,次輔佔據著優勢。